-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9月4日訊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9月2日報道,研究人員發現社交網絡雖然為人們與朋友隨時保持聯系提供便捷,但是非現實的交流并未使人感到快樂,不少用戶開始擺脫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心理學家將社交網絡用戶稱之為“homo user”,這些用戶日夜不停地花時間和朋友交流。似乎在鍵盤上敲啊敲的就能快樂起來,因為社交網絡允許在世界范圍內結識新朋友,浪漫的或者單純友誼的。沒有機會每天和朋友交流,但是可以在網上和他們保持關系,發消息,交流照片、新鮮事兒。
這就是反常現象:有如此眾多朋友的用戶們不知道為什么并未感到幸福。一位博主表示,過去,用戶接觸的是公司里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的問題,現在面臨的是一大群網友的問題。除此之外,統計數據顯示,去年Facebook, Twitter和俄羅斯“接觸網”的用戶數量開始下降。人們更愿意真實的交流。
該結論由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廣告公司李奧貝納的專家們得出,他們在某些國家16--50歲的人群中做全球調查,研究網絡對人生活的影響力。
李奧貝納公司戰略規劃首席執行官米克麥凱布甚至發布一則令人訝異的聲明:“數字時代正走向落寞,人們希望擺脫數字時代的依賴,回歸現實生活。社交網絡已窮途末路?!?/p>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數字依賴性的癥狀:刺激現實生活,引起問題。已有1/5的人追求盡量不打開電腦,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在工作時間放下智能手機的人在增多。大約20%受訪者表示正在考慮關閉自己社交網絡的賬號。35%的人表示一個月盡量抽出一天時間遠離Facebook和Twitter。40%的受訪者休閑時間開始少上網。
Facebook上次報告的數據顯示,上個月在美國流失了300萬用戶,在全世界失去超過400萬用戶。
心理學家解釋,通過在線交流人們覺得自己是在不斷與人交往,盡管他更頻繁地用一系列的表情來隱藏真實情緒,而真實情緒卻不那么高興。人們越頻繁地使用Facebook,自信心、幸福感就越低。但是在面對面交流或者只是打電話時,受訪者的自我感覺明顯提高。(實習編譯:趙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