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從行業結構看,新興行業多頭并進,吸金熱門行業增速放緩
新興行業競相發展,動搖了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壟斷地位。2013年,農林牧漁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5行業亮點頻現,到位資金均超過200億元(見表1),共引資1292.41億元,占全市總量的比重超過2成。引資額較大的項目有:科創醫藥產業物流園,全年引資38.71億元;江北國際機場第三跑道航站樓,全年引資23億元。
兩大傳統聚資行業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引資額依然領先,增速不同程度持續回落。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分別實現引資1742.94億元和1960.58億元,下降14.7%和增長12.0%,占比29.0%和32.6%。與上年相比,制造業增速下降39.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速下降7.0個百分點。引資額較大的項目有:6×1000mw超臨界發電機組及千萬噸級儲煤中轉基地項目,全年引資45.53億元;黎香湖統籌城鄉綜合開發項目,全年引資43.47億元。
表1:2013年重慶主要行業實際利用內資情況
行業 |
金額(億元) |
同比增長(%) |
總計 |
6007.20 |
1.6 |
第一產業 |
240.96 |
5.5 |
第二產業 |
2381.43 |
-12.3 |
#制造業 |
1742.94 |
-14.7 |
建筑業 |
363.82 |
3.0 |
第三產業 |
3384.81 |
13.9 |
#批發和零售業 |
202.33 |
14.2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81.47 |
7.6 |
房地產業 |
1960.58 |
12.0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203.83 |
29.6 |
(三)從資金來源地結構看,多極化格局逐漸形成,北京、廣東和 四川仍居前三位
30個省區市均有資金到位,呈現出百花爭放景象。不僅傳統投資大省北京、廣東和四川的資金雄厚,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等省市也表現優異,到位資金均逾百億元;此外,河北、山西、河南、內蒙古等省資金迅猛增長,增速均超過65%(見表2)。
東部、中部地區資金穩定發展,西部地區資金略有下降。東部地區資金是推動我市內資增長的首要力量,實際引資4134.73億元,占比超過2/3,增長3.4%。其中,居來源地排位第一的北京資金與上年持平,到位1016.72億元;居來源地排位第二的廣東資金987.09億元,增長10.5%。中部地區資金實際引資588.61億元,占全市總量約1成,增長3.4%。其中,湖北資金226.15億元,增長14.7%。西部地區資金略有下降,實際引1283.86億元,占全市總量的21.4%,下降4.7%。其中四川、貴州、云南、陜西4省與重慶經濟合作緊密,四川資金939.27億元居來源地排位第三,貴州、云南、陜西資金均超過80億元。
表2:2013年東中西部地區資金到位情況
地區 |
金額(億元) |
同比增長(%) |
總計 |
6007.20 |
1.6 |
東部地區 |
4134.73 |
3.4 |
#北京市 |
1016.72 |
0.3 |
河北省 |
82.48 |
81.8 |
上海市 |
495.13 |
-6.1 |
江蘇省 |
322.92 |
-4.5 |
浙江省 |
589.29 |
10.8 |
福建省 |
336.72 |
-0.3 |
山東省 |
174.51 |
10.8 |
廣東省 |
987.09 |
10.5 |
中部地區 |
588.61 |
3.4 |
#山西省 |
41.55 |
66.0 |
河南省 |
75.87 |
71.1 |
湖北省 |
226.15 |
14.7 |
西部地區 |
1283.86 |
-4.7 |
#四川省 |
939.27 |
-3.2 |
貴州省 |
89.59 |
48.1 |
云南省 |
87.56 |
-21.9 |
陜西省 |
84.51 |
-17.9 |
內蒙古自治區 |
10.19 |
86.2 |
(四)從資金投向地結構看,區域發展更趨均衡,渝東北板塊加速
2013年,各大區域積極打造引資平臺,筑巢引鳳,引進內資表現出多點開花、均衡分布的特點(見表3)。
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以總部經濟見長,著力發展金融業、商業、旅游業、信息業及物流業。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仍是聚資高地,引資超300億的5個區均在本區域。實際引資2632.10億元,占比超過4成,增速有所回落,下降5.4%。江北區、南岸區和渝北區下降較多;大渡口區、沙坪壩區和巴南區在房地產開發、微電園建設和新型金融業推動下,引資增長迅速。
都市發展新區依托近城地理位置,加快發展房地產業和制造業,引資成效顯著,保持穩定增長。都市發展新區實現引資1840.92億元,占比3成,增長2.8%。江津區、永川區、綦江區、潼南縣和銅梁縣引資取得良好進展,增速均超過20%。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引資特點分明,抓住移民新城建設、城鄉統籌建設機遇,農林牧漁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發力快速增長。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實現引資1142.58億元,占比2成,增長10.2%,為各區域中最高增速。梁平縣、墊江縣、忠縣、巫山縣表現出色,引資增速突破20%。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利用資源優勢,努力推進農林牧漁業、電力開發、房地產業和旅游業,但受地理位置偏遠的制約,引資發展較慢,實現引資391.60億元,下降8.1%。值得一提的是秀山縣立足特色旅游、彭水縣借助豐富資源,在引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表3:2013年重慶各區域實際利用內資情況
地區 |
金額(億元) |
同比增長(%) |
總 計 |
6007.20 |
1.6 |
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 |
2632.10 |
-5.4 |
#大渡口區 |
130.15 |
28.2 |
江北區 |
216.14 |
-48.6 |
沙坪壩區 |
345.62 |
28.4 |
九龍坡區 |
327.35 |
-6.9 |
南岸區 |
202.83 |
-19.1 |
北碚區 |
335.96 |
2.9 |
渝北區 |
347.89 |
-21.7 |
巴南區 |
370.92 |
20.3 |
都市發展新區 |
1840.92 |
2.8 |
#江津區 |
298.94 |
55.8 |
永川區 |
246.77 |
20.1 |
綦江區 |
40.15 |
24.4 |
潼南縣 |
86.55 |
64.2 |
銅梁縣 |
192.18 |
20.3 |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
1142.58 |
10.2 |
#梁平縣 |
84.54 |
69.9 |
墊江縣 |
125.58 |
44.9 |
忠 縣 |
148.24 |
31.8 |
巫山縣 |
40.39 |
22.3 |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 |
391.60 |
-8.1 |
#秀山縣 |
72.47 |
30.0 |
彭水縣 |
26.99 |
31.7 |
三、優化內資發展建議
未來數年,重慶引進內資應加快升級轉型,朝著規模適度擴大、速度穩定增長、結構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
(一)注重環境構建,優化投資軟硬環境
從注重優惠政策轉向關注完善、穩定的投資環境建設,營造新引資優勢。硬環境改善是吸引投資的基礎條件。必須加快交通、通訊、供電、供水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保、生態投入,提高產業配套程度。軟環境優化是吸引投資的最終要素。要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軟環境,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的法治環境,提供安全文明的生活環境,構建高效廉潔的體制政策環境。
(二)引資、選資、優資并舉,積極引導行業投向
農業是重慶基礎產業,要給予更多政策支持,積極鼓勵投資第一產業;注重引進技術水平變革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項目,注意引進具有核心技術的制造業項目,杜絕高污染、高消耗、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重視提升城市功能的服務業項目,努力引導交通、信息技術、金融、科研、衛生、社會福利、文化、體育、生態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資金注入。
(三)強化中西部地區合作,避免引資惡性競爭
隨著內資西進步奏的加快,重慶應高度重視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中西部地區與重慶互補互通性強,引資競爭激烈,容易出現同質引資矛盾。應堅決摒棄“殺雞取卵”的競爭方式,不以單純降低成本為引資點,加大西南一片、長江一線、毗鄰一圈等橫向經濟協作,著力拓展省際、城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共生”。
(四)加強區域引資規劃,避免項目重復引進
要克服短視行為,不能片面追求擴大規模。必須制定中長期產業和技術發展戰略,制定片區發展規劃,實現產業板塊與地域板塊的緊密結合,避免造成盲目引進和重復建設。同時,要積極探索各區縣聯動新路子,善用多極資源,實現引進項目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北碚區和巫山縣合作共建的重慶北碚(廣東)對口支援巫山移民工業基地,就是優勢互補的成功典范。
(五)加快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積極開展投資促進活動
充分利用開發區、工業園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功能優勢,采取切實措施加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打造成為承接外省資金和產業轉移的主要平臺。另一方面,廣泛開展投資促進活動,更積極主動地提供投資信息,創造和擴大潛在引資機會。(據重慶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