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食品價格一路看漲,上半年全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6%。食品漲價拉動了中國CPI的提高——6月份的CPI同比上漲了4.4%,比預期高出1.4%。
食品大多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品或半加工品,所以食品價格的上漲理所當然地應該帶來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主要來自價格、規模和品質。其中,價格因素占的比重很大。因而,農產品的價格稍有波動,就會對農民的收入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農產品市場全面放開的今天,農民借助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多種信息渠道,對市場行情的反應比計劃經濟體制下要快得多:哪個買家給價高就賣給哪個買家——農民間接分享了食品漲價帶給他們的好處。
但是,在看到農民分享食品漲價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應該出現的現象:方便面行業竟敢冒市場壟斷和價格聯盟之大不韙,統一漲價;有些乳制品也取消打折等優惠實行變相漲價……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筆者不禁要問:是誰在推動食品價格的不斷攀升?誰是食品漲價的最大受益者?農產品的漲價追得上食品價格的上漲嗎?
無疑,導致食品漲價的原因之一是農產品價格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據說國內外基本相同: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食物結構變化、全球氣候變暖、全球糧食庫存降至上世紀70年代的最低水平、城市化加速以及乙醇燃料的生產消耗了大量糧食等等。
雖說企業在成本提升的壓力下,其商品漲價本無可厚非,但據業內人士說,方便面行業總成本漲幅不足10%,更有企業上半年財務報表顯示,其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18%。與之相關的是,方便面行業最終是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低檔方便面是農民和進城農民工消費量最大的加工食品之一。農產品漲價的很大部分通過類似方便面漲價這樣的途徑,又直接將漲價部分加倍轉嫁到農民頭上。農產品低價時代的結束,意味著消費者和農民開始了與食品價格上漲的利益博弈,而在這個長期博弈過程中,在相關政策和法律缺失的情況下,消費者特別是農民會始終處于弱勢地位。
農民是食品原料的生產者和供應者,保護農民的利益就是保護農業生產力。因此,我們一定要讓農民更多地分享食品漲價帶來的好處。要讓農民分享到食品漲價帶來的好處,首先是對涉及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民及農民工消費量最大的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的價格密切關注,必要時政府應予以引導和政策干預;其次是對價格壟斷行為和跟風漲價者、搭車漲價者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絕不能任其發展甚至蔓延;第三是媒體不僅要關注城市物價動態走勢,也要關心農民收入的增長和他們的消費能力的提高。令人欣慰的是:為防止糧食價格過快上漲,廣東已從8月1日起施行《廣東省主要糧食價格應急干預預案》。(鄭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