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423戶國有重點企業累計實現利潤5558.5億元,同時國有重點企業資產規模穩步上升,截至6月底已達164142.5億元。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全會精神,2003年國務院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據李榮融透露,成立四年來,針對中央企業行業分布過寬,部分企業主業過多、主業方向不明,資源配置不合理,資產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國務院國資委以核定主業和推進聯合重組為主線,推進中央企業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在認真調研基礎上,已先后分七批核定并公布了153戶中央企業的主業,積極推動中央企業的聯合重組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辦社會職能,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目前已有77家中央企業參與了41次重組,中央企業戶數已從196家減少到157家。”李榮融介紹說,通過精干主業、剝離輔業、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大部分中央企業將管理層級初步壓縮到三級以內,實現了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和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增強了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各地也結合實際研究制訂了“十一五”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規劃,明確了調整的方向和國有資本集中的領域,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實施有進有退的調整,發展形成了一批對地方經濟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企業。
“進而有為,退而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使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多年積淀的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4251戶,安置人員837萬人,已完成政策性關閉破產80%的工作量。其中,煤炭、有色金屬和軍工三個重點行業的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通過四年多的努力,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國有企業數量雖然減少了,但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大大增強。截至2006年底,全國國有企業戶數共計11.9萬戶,比2003年減少3.1萬戶,年均減少8%;但戶均資產2.4億元,比2003年增長84.6%,年均增長22.7%。
國有企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目前,中央企業80%以上的國有資產集中在軍工、能源、交通、重大裝備制造、重要礦產資源開發領域,承擔著我國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約占全國的55%,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占全國的82%,水運貨物周轉量占全國的89%,汽車產量占全國的48%,生產的高附加值鋼材約占全國的60%,生產的水電設備占全國的70%,火電設備占全國的75%。
同時,國有資本向能源、原材料、交通、軍工、重大裝備制造和冶金等行業集中的態勢明顯。2006年基礎行業的國有資本3.3萬億元,占全部國有企業占用國有資本總量的70.6%,比2003年提高5.1%。同時,國有資本的控制力不斷增強,國有資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會資本1.2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1.1倍。(劉菊花 馬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