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19日發布最新一期研究報告指出,隨著不斷深入的資源價格改革和調整,通貨膨脹正在由食品向非食品價格領域蔓延,PPI有追趕CPI的趨勢。限制農產品(愛股,行情,資訊)、能源及原材料的出口或許可對物價上升略有緩解,但人民幣不宜在短時間內大幅升值。逐步小幅加息,并收緊國內流動性仍然是貨幣政策的最佳選擇。
報告指出,盡管10月份非食品類CPI同比增幅與9月相同為1.1%,但是環比增幅已由9月的0.25%上升至10月的0.35%,非食品價格增長的壓力正在積聚,通貨膨脹向非食品領域傳導已經拉開序幕。由于發改委已經調整汽油和柴油價格,預計11-12月交通費用將明顯上升,將帶動非食品價格環比增幅繼續提高。
報告認為,隨著不斷深入的資源價格改革和調整,通貨膨脹正在由食品向非食品價格領域蔓延,PPI有追趕CPI的趨勢。鑒于目前我國國內物價與國際物價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如果采取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策略在短時間內拉低進口價格從而帶動國內物價走低是不現實的。而限制農產品、能源及原材料的出口或許可以對物價上升略有緩解。
上述報告還強調,10月貨幣供應量繼續快速增長意味著總需求很難快速下降,小幅調高利率對于總需求的影響目前為止還不明顯,但是預計利率上行的累加效果將在明年的企業財務報表和房價上顯現。總體上講,目前國內企業利潤率仍保持在高位,驅動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較快。
不過大幅提高人民幣匯率并非抑制總需求的好辦法。報告強調,如果人民幣在短期內大幅度升值,預計國內企業利潤率將迅速降低,企業可能出現大量破產,對于商業銀行、國內資本市場將造成嚴重危害,但積極效果可能是長期來看通貨膨脹得到控制。
報告指出,逐步小幅加息,并收緊國內流動性仍然是貨幣政策的最佳選擇,不到萬不得已人民幣匯率不應該大幅調整,而小幅提高人民幣升值速度并繼續大力提高勞動力收入水平,提高內需,對于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情況應該是恰當的。
報告還注意到中石油A股IPO吸引高達3.3萬億存款的流動對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并指出如此大規模的短期資金流動給政府對貨幣的調控帶來了難度。認為這種短期內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提款,類似于一種擠兌,給我國銀行體系帶來了不穩定性,建議監管機構應該考慮改變這種新股認購方式。(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謝曉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