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顧云昌:國家建設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
蔡繼明: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
曹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
李文杰: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
“目前地價和政府征收的稅費占據了房地產價格的大部分,我估計是在50%以上,剩下的建筑成本其實很低。中國的富豪榜一半人都跟房地產有關。住房其實并不應該是暴利行業,因為它不是高科技產品。”
———蔡繼明
“政府首先不要把房地產行業作為聚寶盆、生財之道,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政府一定要堅決退出房地產利益鏈,支持發展基于非營利目的設立的各種開發機構,支持居民自建活動,堅決打擊房地產投機活動。”
———曹建海
房價持續上漲,已經多年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2004年,國務院開始將房地產業列入過熱的四大行業進行宏觀調控。2007年,各種調控措施多達20余項,全國上下關于房地產業的話題更是紛爭迭起、分歧大于共識。
今年兩會期間,王超斌、蔡繼明等10位全國政協委員,聯署了一份《關于減少政府收費環節,遏制住房價格上漲的建議》。委員們通過調研得出結論:房價過高與政府對房地產業課稅過重緊密相連,有關政府部門對房地產業收取的稅費總計占房價的15%~20%,而這種稅費已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30%~50%.
政府似乎也已經意識到了房地產業及社會住房保障面臨的嚴峻問題。“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系”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中,也專門對“建立住房保障體系,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進行了論述。
“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何時才能實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國房地產業將如何調整?廣大民眾的住房需求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小產權”房對住房保障有何啟示?在這些重大議題面前,政府應有何作為?本期《國是開講》約請熟識這些議題的嘉賓,探討房地產業及住房保障體系面臨的種種問題,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深切要害,對癥下藥。
城鎮房價虛高3-5倍
以北京為例,2007年“房價-收入比”為21.9,而國際平均水平為3-5倍
南都:近幾年來,房地產業的話題甚是熱鬧。請問諸位對目前的房地產業有什么整體的感受及判斷?
蔡繼明:我認為目前房價過高,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說是占民眾消費支出的比重過高,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買房支出比重都超出了國際上公認的界限。
曹建海:我認為城鎮房價普遍虛高3-5倍,泡沫化極其嚴重,注定不可持續。以北京為例,單價1.5萬元,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要賣135萬,2007年底城市家庭平均收入6.16萬元,則“房價-收入比”為21.9,而國際平均水平為3-5倍。請注意,這是在中國教育、社會保障非常不完善的情況下的房價,如果依照發達國家已經相當完善的社會保障水平,則我國居民承受的房屋支出負擔那就更高了。
李文杰:去年實施的調控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特別是在投資者比較多的地區,房價下調的幅度比較大;有的地區則交易量普遍下降,客戶觀望。我個人覺得市場的整體情況是健康的,良性發展的。房價從去年底下降,但進入3月份以來不少客戶認為今年的房價走勢比較明朗,所以交易額有所回升。從整體上來說,由于最近幾年各地都產生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還是有上漲的空間。
地價稅費占了房價50%
建筑成本其實很低,北京房價在一兩萬,其中一半是土地和政府征收的稅費
南都:就目前而言,廣大民眾的感受還是“不能承受房價之重”,房價虛高是民眾最真切的反映,為什么走到這個地步?
李文杰:虛高談不上。由于政府采取了各種政策來抑制房價,所以說房價應該是“穩定的上漲”。不同的地區對高低的定義不一樣,比如北京的房價和上海、深圳比不算高,高低是相對的。如果政府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問題,房價自然會有調節。
曹建海:主要有兩個原因:供給上的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壟斷性,對居民在公有制土地中的權利漠視,政府嚴厲禁止任何非營利機構開發住宅,老百姓被迫從任意控盤的房地產開發商手中購買房屋,成為房價上漲的內在動因;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缺乏對住房需求,特別是投機性購房缺乏必要約束,導致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客進入,他們以房屋囤積為基本手段,以低買高賣獲得暴利為目的,一步步推高了房價。
蔡繼明: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影響。從需求一方來說,需求的構成不合理,比如一個城市的購買群體不僅有當地人,還有很多外地的購買者,外地購買者一般都是高收入階層,這構成了需求曲線偏高的原因之一。還有一部分人投資住房,我們會發現很多住房都已經售出,但是夜間這些房間都是沒有燈的,實際上是沒有人居住。投資者是預期將來房價會進一步上升。普通居民的需求就會受到影響,沒有在他們支付能力范圍之內的房子可供購買。這個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就被淹沒了。
從供給一方來說,房地產開發商能夠接受什么樣的價格,主要取決于成本和利潤。目前地價和政府征收的稅費占據了房地產價格的大部分,我估計是在50%以上,剩下的建筑成本其實很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房屋結構不同,但建筑成本一般在1000—3000元每平米左右,比如說北京的房價在一兩萬,其中就有一半是土地和政府征收的稅費。
從市場結構方面來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壟斷的市場,幾家大的開發商壟斷了房屋的供給,政府對土地的供給也加以嚴格的限制。這樣,市場就沒有形成自由的進入和退出,沒有形成完全的競爭。現在房地產開發的利潤要遠遠高于社會的平均利潤率。中國的富豪榜一半人都跟房地產有關。住房其實并不應該是暴利行業,因為它不是高科技產品。
顧云昌:要尋找房價虛高的原因,從市場經濟的規律、房地產業的特點、中國房地產業的特性這三個方面找原因。用市場的辦法,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一起作用來促使房地產業平穩發展。
錢松地緊———錢很多,流通性過剩,土地供應相對緊張,要收緊地根,需求旺盛,而且相當部分是投資性需求。再加上2007年的大牛市,導致許多供應商、投資者都來加入房地產行業,比如海爾、雅戈爾。必然導致土地的供不應求,地價的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