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糧食,不如進口土地。鼓勵中國農業企業到海外“租地種糧”或“買地種糧”,正不斷被政府方面提及。
記者從國家部委的權威渠道獲悉,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建議方案,在年初就上報到了國務院。
在4月22日的“第二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上,有農業部官員透露,政府部門正在探討相關的鼓勵政策,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去”,到國外通過買地、租地生產糧食,以保證糧食安全。
不過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李正東告訴本報記者:“到現在為止,農業部在這方面還沒有特別的鼓勵措施。如果要做,也應該是國家從宏觀大局統籌安排,而不是農業部一個部門的事情。”
大豆若自給,需要再有5個黑龍江省的種植面積
中國企業赴非洲、南美洲等地購買農場,生產農產品(25.75,1.03,4.17%),一直沒有間斷過。早在2003年年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就傳出消息,“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開發土地、林業、漁業等資源,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貿易”。
但是這件事被提高到中央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始于2006年開始的世界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中國發改委統計,到2007年全年,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大米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糧食都創下了10年新高)。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從資源稟賦來考慮,中國雖然不能進口土地,但是應該大力進口土地資源密集型產品。”
業內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中國大豆進口依存度高達60%,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給,就需要相當于現在5個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的土地來種植大豆。
2007年,國務院相關負責領導曾經找商務部、農業部以及國內各農業生產大省官員開會,專題研究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走出去”,通過興辦農場和農業綜合開發等方式,到國外建立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營銷網絡。
海外種地知易行難
顯然政府鼓勵農業企業到海外種地,但海外墾荒也是知易行難。
“我們一直在做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浙江省‘走出去’的企業并不多。”浙江省農業廳對外經濟協作辦公室主任朱根虎對記者說:“據我們了解,企業也有比較強烈的意愿,但是還有很多問題”。
浙江省農業廳幾年前曾經就“走出去”問題進行過專題調研,當時浙江省赴國外投資的企業不過30余家,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森林承包、漁業捕撈、農產品銷售等領域,即便如此,仍然有多家企業虧損,從而影響了其他企業的積極性。
浙江省農業廳在調研報告中總結說,首先國外農業投資環境尚待改善,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農業生產條件很好,但是政局不穩,令企業望而卻步。農業投資利潤本來就不高,簽證、交通等因素,都可能制約投資行為。
其次,農業跨國經營的人才嚴重缺乏,擁有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經驗、會外語,了解投資國風土人情、產業政策、勞動力、稅收、市場情況的人才嚴重匱乏。
另外,農業生產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缺乏資金,也制約了企業“走出去”的意愿。
這種情況在南非得到印證。一名中國駐南非商務官員表示,幾年前,曾有中國企業到南非購買了800公頃土地,但是由于不熟悉當地情況,買入土地價格比當地市場價格偏高,又派不出合適的人才管理農場,在連續多次撤換了管理人員之后,這一投資項目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農墾企業或成為主力
據本報記者了解,結合各地匯報上來的跨國農業投資的經驗和教訓,相關主管部門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路。
首先,在投資地的選擇上,會更加偏重與中國關系友好、資源、勞動力有優勢、政局穩定的國家;其次,會更加鼓勵規模較大、經驗豐富,擁有資金和人才優勢的大企業赴國外投資;第三,企業在國內的資源和經驗優勢,要和國外投資相結合。
按照這一思路,不少產糧大省都將規模大、經驗豐富的農墾企業,視為支持的重點。記者獲悉,已經有多個省的農墾對外合作項目,在爭取成為國家農業“走出去”示范項目,以獲得相關的政策支持和優惠。
其中一個是湖北省農墾局在莫桑比克的示范農場。據湖北省農墾局介紹,這個農場始于2005年,湖北省領導訪問莫桑比克期間,莫方主動提出,贈送1000公頃土地給湖北省開辦示范農場,隨后經過湖北農墾局反復論證、考察,最終決定注冊成立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到莫桑比克投資開發,目前農場已經種植了大量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總計投資額接近1000萬美元。
此外,陜西省農墾局也表示,2007年開始的在喀麥隆的農業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高達5億元人民幣,計劃種植5000公頃水稻,并且建設年加工3萬噸大米和年加工5000噸木薯粉的加工廠各一個,這個項目目前也在爭取商務部、農業部的政策支持。滕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