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規范和防范房地產業務風險。這也意味著,今年一度成為開發商融資新空間的信托渠道將面臨萎縮。
今年以來,由于股市深幅調整壓縮了證券業務空間,而信貸緊縮又導致地產商融資困難,這些因素的疊加,引導房地產信托“異軍突起”。據普益財富統計,今年1~9月,以貸款、股權投資、權益投資、組合投資等形式運作的房地產信托規模達157億,超過去年全年。信托作為地產商融資的新途徑,在行業風險尤在的時期,引起了銀監會的注意。
監管層的最新要求不僅重申信托公司禁止向未取得“四證”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嚴禁以投資附加回購承諾等方式間接發放房地產貸款,還要求開發商必須滿足資本金、開發資質等新條件。同時,信托公司嚴禁向開發商發放流動貸款或以購買開發商資產附回購承諾等形式變向發放,不得向開發商發放土地出讓價款的貸款。
目前,房地產信托期限一般不超過1年,年收益率超過10%,再附加信托公司0.15%的費用和銀行的費用,開發商通過信托渠道的融資成本預計可達15%。“現在開發商資金回籠慢,這么高的融資壓力,很容易導致部分開發商資金鏈斷裂。”一信托公司研發部總監對本報表示,銀監會嚴控風險十分必要。
收緊的實際上不只是開發貸款。昨日,高盛高華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潛在購房者等待各商業銀行的操作細則可能也是銷售量疲軟的原因之一。10月份,國內主要城市房地產交易量、銷售收入同比分別下降34%和41%,10月23日~11月2日(即房貸新政出臺后)交易數據并沒有明顯起色。(陳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