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規劃期為2009-2011年。全文如下: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裝備制造業平穩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動產業升級,特編制本規劃,作為裝備制造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裝備制造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實施以來,裝備制造業發展明顯加快,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市場裝備需求急劇萎縮,我國裝備制造業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明顯趨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下滑,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應該看到,我國目前正處于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先進裝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金融危機加快了世界產業格局的調整,為我國提供了參與產業再分工的機遇,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機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裝備制造業持續穩定發展,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通過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努力推進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裝備自主化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加強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充分利用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和調整振興重點產業形成的市場需求,加快推進裝備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帶動產業發展。
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
堅持發展整機與提高基礎配套水平相結合。努力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基礎配套產品發展。提高基礎件技術水平,開發特種原材料,扭轉基礎配套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
堅持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相結合。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制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引導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規劃目標。
1.產業實現平穩增長。保持裝備制造業生產經營穩定,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2.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提高國產裝備質量水平,擴大國內市場,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穩定在70%左右,鞏固出口產品競爭優勢,穩定出口市場。
3.重大裝備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裝備技術水平,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產業調整振興需要,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新能源發電設備、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一批重大裝備實現自主化。
4.基礎配套水平提高。基礎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自動化測控部件填補國內空白,特種原材料實現重點突破。
5.組織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工貿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一批參與國際分工的“專、精、特”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
6.增長方式明顯轉變。生產組織方式和重要生產工藝得到改進,現代制造服務業得到發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現代制造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