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3日延續上周漲勢,在8月份的首個交易日沖上每桶71美元,收于七周以來的最高點。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漲勢雖然仍缺乏下游消費有力支撐,但出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油價仍可能震蕩走高。國際油價上漲將加大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壓力,并給正在恢復中的我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三大因素推動國際油價上漲
受美元繼續走軟和美國制造業數據改善的影響,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13美元,收于每桶71.58美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說,對經濟復蘇的預期推動了市場對油價上漲的預期。在全球二季度經濟數據及各大公司業績回暖的前提下,全球原油市場需求預期樂觀,國際能源機構和美國能源情報署相繼調高需求預期。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美元貶值和投機資金炒作是推動國際油價上漲的另兩個主要因素。他分析說,石油在國際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將推動油價上漲。市場對美元貶值的擔心和對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造成國際資本大量進入油市,進一步放大了以需求復蘇為基礎的價格上漲。
國內成品油價上調壓力增加
國家發展改革委從7月29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小幅降低220元,于年內第二次下調成品油價格。而今年以來,根據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我國已三次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其中,6月份兩次共上調汽柴油價格每噸1000元。
根據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
油價過快上漲不利經濟復蘇
董秀成說,作為基礎工業原料,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對正在企穩回升的國內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一是不利于運輸、農業、化工、紡織等相關用油行業的復蘇;二是推動終端產品價格上漲,加大通脹壓力。 (辛華 薛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