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信息司司長肖華在出席高交會某論壇時表示,國內高世代液晶線建設需要避免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應形成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他透露,有關部門目前正在籌劃出臺針對液晶面板行業的具體相關產業政策。
業界專家則表示,在完全不進口的情況下,6條8代線就可以滿足2013年前國內市場對面板的需求,過多生產線集中上馬不利于行業長期發展。
“四處開花”有產能過剩隱憂
“年初的時候還擔心金融危機可能對面板行業帶來沖擊,誰能想到下半年各地的高世代線就紛紛上馬。”肖華坦言,在為整個面板業高興的同時,也不得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擔憂。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方8代線今年8月底已經在北京動工, LG Display在廣州投建8.5代線的項目已經正式簽訂官方協議,深圳8.5代線項目也于11月16日正式啟動。而計劃中的高世代液晶線還有昆山的龍飛光電8.5代線、CEC與夏普擬合資投建的8代線、廣東某市準備上馬的8.5代線、合肥引進彩虹集團籌劃的8代線、還有三星擬在蘇州投建的7.5代線。
如果這些生產線都在兩年后投產的話,勢必引起國內市場的供大于求。行業權威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預計,2013年中國內地的液晶電視規模為4500萬臺,如果按照全部是32寸計算,3條8代線就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如果按照32寸、42寸、55寸各占出貨量的1/3計算的話,也只需要6條8代線。他介紹,盡管中國市場需求劇增,但是目前國際面板業已經進入了穩定期,未來的關鍵還在于尋找新的應用領域。
產業政策引導合理布局
“廣東、深圳已經有了8.5代線,離此百十公里的地方又要再建一條高世代線,這顯然是不符合產業規律的。”肖華介紹,盡管中央政府出臺了多項鼓勵性政策,但是當前高世代線的投建大多是地方政府主導,缺乏國家層面的統籌安排。
在肖華看來,目前液晶面板業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新技術的推出不斷加快,超薄化、低功耗已經成為主流;全球戰略轉移加快,世界面板產能正在由日本、韓國、臺灣地區轉向內地;聯合與合作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的共識,規模效益成為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但我國的現狀是,國內廠商規模較小而且缺乏核心技術,本地化配套還不成熟,投融資渠道不暢通,而且沒有具體產業政策來進行全國性布局。
謝勤益介紹,從最近臺灣奇美與Innolux的合并來看,面板行業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他們實現的不僅是規模上的增加,更是經營模式的整合,這對全球行業未來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肖華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新的政策,對液晶面板行業進行引導。首先,加強規劃管理,引導產業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其次,落實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解決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同時,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高創新能力;第四,推動資源整合,通過經營主體實力的提升,形成規模效益;最后,加強國際與對臺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