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雁爭
記者24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了解到,針對跨區重組的體制性障礙,工信部已經形成了應對的基本思路。今后,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重點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將得到優先支持。
金融危機后,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結構調整工作。但是,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兼并重組的進展并不順利,跨區重組更是沒有太大突破。
以鋼鐵為例,2005年以來,我國先后進行或正在進行的重大鋼鐵并購重組接近60次,51%屬于跨省區并購,其中近半數并購并不成功,已宣告夭折的并購則幾乎全是跨省區并購。
工信部有關人士表示,為消除制約結構調整的體制性障礙,工信部將積極探索企業兼并重組的有效途徑和各種方式,妥善解決人員安置、資產劃轉、債務核定與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關鍵問題,促進各種資源向優勢企業配置。
在對龍頭企業的支持方面,具體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加大地方配套資金投入,根據各地特點,著力向重點產品、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基地傾斜。
此外,工信部還將幫助協調重點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貸資金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優先支持符合結構調整方向和重點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籌集資金。擴大社會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產業整合,推動結構調整工作。
在落后產能的退出方面,工信部將從更加關注民生、更加關注節能減排、更加關注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進一步修訂完善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已經出臺的行業準入條件,加強對生產企業執行準入條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工信部人士表示,雖然目前的資源和人力還不足,但今后的設想是在各地建立起“動態監控”體制,對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給予及時、嚴厲的處罰,甚至包括退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