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2.7%,PPI同比上漲5.4%,工業增加值同比上漲20.7%。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CPI數據漲幅卻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不但接近《政府工作報告》3%的年度目標,而且高于2.25%的中國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如何判斷和把握今年經濟運行風險,再次成為今春全國“兩會”焦點議題。
“今年經濟增長沒有問題,肯定超過8%的目標任務,相反擔心會不會超得太多。”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擔心超量流動性,“總量控制沒有問題,關鍵是資金的分配和流向。”如果房市和股市比較“涼”,流動性可能會壓倒商品市場,推漲CPI。
這意味著,在國際金融危機仍然在演化的過程中,當前的宏觀調控任務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新加了一項內容:在保證充裕流動性以保障經濟增長繼續回暖向好的基礎上,調節流動性流速和流向以防止推漲CPI。可以說,流動性已經成為今年經濟運行健康與否和風險大小的關鍵變量。
采訪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告訴本刊記者,今年新增信貸目標為7.5萬億,最后可能是8萬億,“盡管比去年9.59萬億少,但8萬億仍然是適度寬松的政策。”事實上,一年多來特殊背景下積累的這些流動性,已經直接或間接造成了今年將要面對的五方面經濟運行風險。
物價上漲壓力加大
2010年是否面臨通脹壓力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工業生產領域產能普遍過剩,夏糧、秋糧連續豐收,工農業產品供給充分,在現行價格水平下供過于求壓力較大,因此2010年不存在明顯通脹壓力。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借本刊記者提醒說,物價終究是貨幣現象,“不同于短缺經濟時期,當前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加,首先會推高資源型產品價格,如土地、礦產品等。由于流動性泛濫、投機活躍,資產價格上漲并形成泡沫,如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通脹預期不斷加強。最后,在成本上升、比較收益發生重大調整的共同推動下,供求平衡相對脆弱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并逐步向普通工業產品傳導。”
近日,央行副行長、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在一次內部活動上直言,“中國今年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脹。”首先是輸入型通脹,今年全球農產品價格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也上升。中國是大宗商品進口國,輸入型通脹占中國通脹的相當大部分;其次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今年又是一個基建高潮,而且上游企業開始調價,水電價格改革啟動。
根據經驗統計,M1如果超過M2,而且如果M1有30%左右的增速,大概6~9個月后,物價一定會上去。朱民認為,一旦出現通脹,將產生兩個新問題:其一,現存款利率是2.25%,如果通脹率達到4%,就是負利率1.8%了。如果不上調利率,就會出現存款搬家現象,推進資產泡沫。其二,CPI是非均衡變化,如果CPI達到4%或4%以上,會導致商品價格迅速上升,老百姓便開始搶購,會形成社會問題。
其實,CPI轉正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是否加息。但加息又會引起新問題,比如企業成本問題、外資流入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等。所以,今年的主要難處和第一風險是CPI。
因此,余斌認為,“為防止資產價格和物價過快上漲,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與時機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在保障已開工建設的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的同時,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并根據經濟運行狀況隨時調整資金下撥進度和建設規模;二是在信貸規模比上年明顯縮減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尤其是支持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三是加大補貼力度,提高城市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與抗通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