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引述外電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預測,有賴中國及印度的強勁增長,未來5年內亞洲經濟將有望增長50%,到2030年亞洲經濟規模很有機會超越七大工業國(G7),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
IMF亞太區主管辛格在該組織雜志上說,亞洲在今次經濟復蘇中有很大貢獻,與之前不同,亞洲國家并無大受西方金融毒資產所害,而外圍的沖擊就在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擁有大量內需市場的國家撐住,亞洲經濟今次是靠出口和內銷兩頭馬車推動。
辛格又指出,包括澳洲和新西蘭在內的亞洲經濟5年后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將超過1/3,到2030年亞洲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辛格表示,這一預測并非無稽之談,根據過去多年亞洲經濟的表現,這一可能性非常大。過去20年,亞洲地區經濟規模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已經倍增。現時亞洲國家在IMF只有20%的的投票權,辛格預測,亞洲經濟能與歐美匹敵之時,亞洲在國際金融舞臺會有更大的發言權。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日前亦表示,亞洲正在世界經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由西方向東方的轉移將持續至少5年。
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朱民稱,由于更發達經濟體增長放緩并面臨財政問題,亞洲將吸引更多的貿易和資本流入,盡管對亞洲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亞洲需要改變出口驅動型增長模式,需要加強金融領域改革等。
朱民強調,如何有效處理好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將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和未來幾年面臨的“重大挑戰”。亞洲經濟體需要小心處理這一問題,并擬定恰當政策,推行效果持久的解決方案。朱民稱,決策者必須改革亞洲經濟體的增長模式,提升對消費推動型經濟體的依賴程度,使經濟增長變得更加均衡且可持續發展。他說,金融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發展本地債券市場。
在談到IMF和亞洲的關系時,朱民表示,IMF必須在份額和發言權等方面推進改革,使其與亞洲和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相匹配。他同時還強調,更為重要的一點是,IMF必須更好地理解亞洲和中國,并將亞洲和中國的經驗推廣到世界其它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