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多倫多峰會27日閉幕。會議發表的《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宣言》強調,采取進一步行動,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與會首腦在縮減各國財政赤字、推進國際金融機構改革以及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上經磋商、妥協而達成共識。當然,這些共識不可能盡如人意。
定調:世界經濟“脆弱復蘇”
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在漸漸走出最低谷,但今年發端于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債務危機再度提醒世界:危機警報遠未解除。世界經濟雖已開始止跌企穩,但已“深深滲透”進全球經濟、發展計劃的危機使這種復蘇顯得極為脆弱。
因此“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仍是G20成員國的首要任務。
會議宣言指出,G20迄今的合作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果。世界經濟恢復了增長,但嚴峻的挑戰依然存在。復蘇進程不平衡而脆弱。
正是基于世界經濟“脆弱復蘇”這一定調,G20在處理推進經濟增長和減少政府債務的關系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妥協:繼續剌激努力減債
與會各方領導人認為,盡管經濟發展狀況不同,但追求平衡穩定的經濟增長是各國的一致目標。為此,各國將根據本國情況,采取措施維護金融穩定,以實現保持世界經濟復蘇的目標。
在繼續執行現有經濟刺激計劃的前提下,G20成員決定采取措施有效削減財政赤字。宣言指出,G20要求各發達國家力求穩定復蘇,同時力爭在2013年之前將各國目前的財政赤字減半,在2016年前穩定并減少政府債務占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但減赤目標和落實將“因應各國國情”而異。
這一“不具太多約束力”的減債條款,與此前歐洲的期望相去甚遠。
對歐洲而言,希臘幾乎“毀滅性”的債務危機給歐洲各國敲響了警鐘:無限制的財政赤字將徹底葬送歐元體系,使歐盟有關建設“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的“里斯本戰略”成為泡影。因此“更嚴格和有約束力”的減債協議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革:加重新興大國的話語權
兩年來這場世界金融危機已充分證明,在新的形勢下,僅靠代表最發達國家的八國集團(G8),已然無法解決世界經濟失衡、失控的根本性問題。惟有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一道,組成容納80%全球GDP、具有更廣泛代表性的組織,方能有效應對當前與未來世界經濟面臨的根本性問題。
正因如此,在第二次、第三次G20峰會上,G20“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的地位得到了確認;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大國”通過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成為世界的共識。
此次多倫多峰會,也是第四次G20峰會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繼續推動全球治理格局的改革,即繼續增加新興大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發言權。
宣言指出,二十國領導人同意建立在先前承諾的公開、透明和基于成績選拔所有國際金融機構領導人及高層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在今年11月的韓國首爾峰會前加強高層管理人員的選拔程序。
而推動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員出任國際金融機構高管,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是國際金融機構治理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稱,他相信將有更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員在該組織擔任高管職務。
中國:正面形象更顯突出
中國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的所起的積極作用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肯定。這也使參加峰會的中國代表團格外引人注目。
眾多西方媒體在G20峰會的報道中,“中國”已成為使用頻率非常高的關鍵詞。在多倫多幾天的采訪中,許多加拿大人聽說記者來自中國,總是豎起大拇指,對中國的經濟成就既羨慕又贊賞。
胡錦濤主席在會議上發表的《同心協力共創未來》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深刻認識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的嚴重性和復雜性,繼續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推動G20機制化建設,加快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促進建設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制,提高發展中國家自我發展能力,推動世界經濟盡早進入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本次峰會主席國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對中國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采取了強有力的刺激計劃,對國際社會應對危機非常有幫助,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
一些美國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大國在G20發揮作用,使這一機制顯得更為重要。
防范:貿易壁壘最令人擔憂
此次峰會再次在反對貿易保護、推進商業和投資方面達成共識。
宣言指出,各國將抵制在商品和服務領域提高或增加投資貿易壁壘,反對增加出口限制,反對實施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悖的政策來刺激出口。開放的市場對保證增長和提高就業水平,實現在G20框架下“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發展至關重要。
宣言指出,在金融危機發生之際,G20作出開放市場、為貿易和投資提供更多機遇的選擇是正確的。宣言重申了恢復多哈回合談判的緊迫性,指出應該在目前已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協商談判方式來全力推動談判的繼續進行。
下屆G20峰會將于今年11月在韓國首爾舉行,2012年的G20峰會將在墨西哥舉行。 (記者 楊麗明 林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