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日前,江蘇省政府宣布將拓寬民間資本投資領域,除國家明令禁止的領域外,將全部向民間資本開放,包括壟斷行業在內。
這是繼“新36條”之后,又一對民營企業明確鼓勵的政策。
在具體操作上,江蘇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交通、水利、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土地整治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同時減少準入限制,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工等領域;還將加強政策扶持,支持民間資本拓寬醫療、教育、社
會福利、文化、旅游、體育等社會事業及商貿流通、政策性住房等投資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江蘇省的此番表態,具有積極意義,但真正執行起來,恐怕難度極大。“非公經濟36條”出臺已有數年,“新36條”出臺也已有一段時日,但具體執行起來并不容易。
在企業界,民營企業家對此多持“審慎樂觀”的態度。蘇州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的總裁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我們當然希望進入(壟斷領域)。首先希望進入的就是能源領域。”
但他認為,民營資本進入傳統的壟斷領域非一日之功。一方面,跟壟斷巨頭相比,民營資本十分弱小,相關領域能力積累也不夠,不可能全面進入、正面競爭,只可能局部嘗試。另外一方面,還存在著大量的隱性風險,“舉個例子,一旦民營企業參股國有企業后,虧損就變成了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里面太復雜。”
再者,即便進入門檻消除,財政、稅收、金融領域的不平等競爭也將使得民營企業步履艱難,“比如說融資問題,大型國企動輒授信上百億,民營企業幾乎沒有,有也看資產總量,你十個億資產,最多給你五億授信,政策性銀行的貸款,就更沾不上邊了。”他說。
???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