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日本政府正在努力防止福島核電站發生災難,這促使所有有關國家對現有核電站的安全進行評估,甚至可能導致數十座新核電廠的興建計劃泡湯。
美國自1979年后未建新核電站
美國自從1979年賓西法尼亞州三哩島核電站部分堆芯熔化事故之后,就停止了新核電站的建設。
日前,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丹尼爾·波尼曼在白宮的一次新聞簡報會上說,核能占美國能源生產的20%,必須成為美國清潔能源政策的一部分。
他說:“我們確實認為核能在建造一個低碳未來的努力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請放心,我們將把安全作為我們最重要的考量?!?/p>
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為建造新的核電站而尋求數百億美元的政府貸款擔保。
但是憂思科學家聯盟的艾琳·范科認為,日本的情形只能使美國人對核能更加擔心。
她說:“核工業在美國面臨困境,早在上個星期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以前就是如此。核電站造價盤旋上漲,對能源的需求不斷下降,
天然氣價格低廉以及無法為碳定價都對核工業發展不利。”
范科說,日本的核危機將導致美國所有核電站進行安全檢查。
法德加強核電安全
法國總理菲永本周兩度召開多部門參加的核電安全緊急會議,布置賑災和核電安全工作。
菲永表示,法國政府對日本核電站突發事件感到擔憂,日本核電事故很嚴重。法國核安全局局長安德烈-克洛德·拉科斯特日前指出,日本此次核電事故可能被評估為5級或6級。按照國際核泄漏事故1-7的評級標準,日本這次事故可與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危機相提并論。全球最大的核電集團法國阿?,m集團總裁羅薇中表示,能夠理解大眾對核電事故的擔心,但目前日本核電站狀況與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運行中爆炸完全不同,“不是一場核災難”。但此間一些媒體已經用核災難來形容日本核事故的嚴重性。
法國是世界第二大核能生產國,全國80%的電力供應來自核能。40多年來,法國19個核電站中的58個核電機組未發生過任何核事故,只出現過一些故障或安全隱患,后都及時排除。核電安全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法國政府和核電企業領導人最近講話都強調,要認真吸取日本核事故的教訓,針對法國可能出現的水災和地震等風險,進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拉科斯特稱,核安全局不能絕對保證永遠不發生意外事故,但將竭盡全力使可能出現的情況和由此產生的后果降到最低,這是核電安全局一向的立場。為此,法國核安全局要求核企業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在加強安全的同時不斷改進安全措施。
對于法國企業在國外開發核電項目,拉科斯特強調,發達國家和其他國家在核電安全上不能有兩種速度,核電剛起步的國家需要有10-15年時間擁有核技術基礎設施、安全規程和開發核電所需的核安全文化。如果核電項目不能完全滿足安全方面的要求,核安全局將反對核電項目上馬。
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于近日宣布,將對德國17座核電站的運行進行為期3個月的檢查。按照原定計劃,這17座核電站將于2021停止運營,但默克爾政府去年決定讓這些核電站在2021年以后再運行12年。
默克爾說:“我們知道德國的核電站是安全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如果我們希望繼續維護核能在我們這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里發揮的作用,如果我們希望尊重環境保護,那我們就不能忽視核能作為一項承前啟后的技術的重要性?!?/p>
另外,瑞士已經停止了對三個新的核電站的審批程序,以便對安全標準重新進行審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也已明確表示,不會采用核能。印度則下令對所有核電站進行安全檢查。
馬來西亞核電計劃陷入僵局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危機,加上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及水務部長陳華貴表示核電計劃不變,已令馬來西亞朝野表示憂慮,呼吁政府放棄或重新考慮核電計劃。
陳華貴說,馬來西亞核能發展機構已經開始對外征才,公開招標聘用國際顧問公司,以研究馬來西亞核電廠地點、安全性、使用科技類型等,同時也調查人民的接受度,以期在10年后建造馬來西亞第一座核電廠。他相信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外泄危機,不會影響馬來西亞第一座核電廠的研究及推動工作。
民主行動黨籍的巴生區國會議員查爾斯則呼吁政府以日本為鑒,放棄籌劃中的核電廠計劃。他提醒陳華貴,雖然日本擁有60年的核電經驗,但是過去仍然發生核泄露事故,此次核電廠爆炸也再次凸顯核能的危險。他認為,馬來西亞沒有使用核能的理由,因為馬來西亞擁有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源、水力發電和太陽能,而且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三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不僅如此,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重申,檳州政府堅決不允許執政黨聯盟-國陣在該州建立核電廠。馬華總會長蔡細歷促請政府以福島核電站爆炸事件作為借鏡,檢討興建核電廠的計劃,包括考量核電廠的風險。馬來西亞環境保護協會主席尼帝也指出,馬來西亞根本不需要核電廠,因為國家已有很多能源選擇,而且能源供過于求。
另外,民政黨環境、安全及生活素質局主任謝順海發表文告說,該黨建議政府設立一個國會特別委員,以獲取民眾的看法和專家的意見。本報駐巴黎記者馬與雄駐吉隆坡記者 趙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