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開征求個人所得稅調整意見后,相關討論十分熱烈。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認為,個人所得稅制事實上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工資稅。
李稻葵的說法反映了目前個稅的尷尬所在:所謂個人所得稅,其實漏掉了許多巨額的個人收入,卻只是更多地盯住了勞動收入這一塊。2005年國稅總局稱,當年個稅收入中工薪所得占一半。胡舒立女士日前發布的《真正需要的是減稅》則披露,目前中國個稅收入總額中,征自工薪所得的收入超過六成。這就是說,來自工資的貢獻不但占據了個稅的半壁江山,而且又提升了10個百分點。另有權威消息說,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20多年中持續下降了20個百分點,目前不到40%。勞動報酬在GDP中的占比降低了,但來自勞動工資收入的個稅占個稅總收入的比例卻持續上升。一升一降,說明個稅確實已經成為一種主要針對工資的課稅。
個人所得稅本來不僅僅是針對工資的課稅。但事實上,有些人的巨額收入(包括灰色收入),都沒有依法繳納個稅。個稅并沒有充分實現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卻加重了辛勤勞動的工薪階層的負擔。個稅之所以成了工資稅,主要是因為對工資征稅方便簡單。我國個稅實行分類征收,源泉課稅,雇主是雇員工資所得稅收的法定義務扣繳人,而且政府對于扣繳雇員個稅的雇主還有獎勵和返還,這也激勵了雇主的積極扣繳行為。只要抓住雇主這個“稅收把柄”,就可以對工薪所得的個稅做到應收盡收,滴水不漏。其他收入則沒有這樣好用的“稅收把柄”,很容易導致偷漏稅。同樣是為國納稅,如果工資收入者應繳盡繳,其他收入則能收多少算多少,那么,這種稅收征管本身在客觀上就是有選擇性的,其結果必然是本應該覆蓋大部分所得的個稅,最后只成為拿工資的勞動者的義務。
個人所得稅制度看來需要完善,需要更加公平合理。雖然完善需要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每次調整都應該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希望即將出臺的個稅改革方案能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案。梁發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