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王敏)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統計,今年一季度,鋼鐵業實現利潤負10.34億元。“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鋼鐵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出現全行業虧損。”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說。
進入5月,氣溫一天天升高,但對于中國鋼鐵業來說,乍暖還寒。4月以來,我國主要用鋼行業增速繼續回落,國內市場需求增長緩慢。
那么,該如何看待鋼鐵全行業虧損?鋼鐵業的“寒冷”還要持續多久?
鋼鐵業“寒意陣陣”
今年3月,“武鋼要養豬”的消息在業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武鋼解釋稱,“十二五”期間將規劃投資300多億元適度發展相關產業,在后勤服務方面開展綠色養殖業,以滿足職工進餐需求、擴充員工就業渠道。但仍有網友戲稱武鋼從工業社會回歸農業社會。
兩會期間,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也表示,寶鋼非鋼產業利潤占比接近50%。
事實上,眾多鋼企進軍非鋼產業是“迫不得已”。去年以來,鋼鐵業就感受到“寒意陣陣”。據中鋼協統計,2011年10月,77家鋼鐵企業有25家虧損,虧損面達32.5%,虧損額為21.25億元。
日前,鋼鐵業年報陸續出爐,一二線大型鋼企業績均大幅下降,行業慘淡由此可見一斑。
今年以來,鋼鐵業繼續面臨低價格、高成本的嚴峻形勢,鋼鐵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下滑。據中鋼協統計,今年前兩個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稅70.83億元,同比下降76.21%,其中實現利潤負28.04億元。“進入三四月份后,鋼企經營狀況雖有好轉,但總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張長富說。
由于市場低迷,包括鋼材貿易商等鋼鐵產業鏈上的經營者也面臨困境。“今年的鋼鐵業將比去年艱難。”中國五礦集團五礦發展公司總經理姚子平對記者說。
產鋼大國“寒從何來”
很多鋼企談起市場困境,認為最大原因是下游需求疲軟。同時,成本上升影響了效益。
“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讓我們壓力很大。此外,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焦炭、水電價格不斷上漲,讓企業的日子很不好過。”河北一家鋼企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給一部分員工放假。
鋼鐵業的困境,是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縮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鋼鐵行業虧損或微利將持續至少兩年。原因有四:一是中國經濟調整至少還有兩年;二是作為鋼鐵需求大戶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一兩年內難有大的改觀;三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還要一段時間;四是鋼鐵業重組新生也需假以時日。
而在部分業內專家看來,鋼鐵業自身的產能過剩,是問題的關鍵。據估算,經過近年的快速擴張,國內已形成約9億噸的鋼鐵產能。在經營效益下滑的情況下,粗鋼產量依然大幅增加,鋼企出現“越虧越產”的怪象。
據悉,4月,全國粗鋼日產水平為201.9萬噸,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上升,并創歷史最高水平。
記者了解到,3月份很多企業在實現盈利后開始刺激生產。“有企業剛看到鋼材價格略有回升就盲目樂觀,但沒有認識到這只是前期合理控制產量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非市場需求增長拉動。”張長富說,“企業必須頭腦清醒。如果一味盲目生產,有可能帶來鋼鐵業的災難。”
鋼鐵業如何“強身御寒”
“鋼鐵企業必須結束以量取勝的規模效益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說,“全行業亟待通過改進技術、提高質量,大力發展節能、減排、降耗產品,加快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的轉變。”
多年來,鋼鐵業弊病明顯,結構調整、兼并重組作為業界開出的“良藥”,收效有限。下一階段,還需要增加藥力,繼續提高行業集中度。
我國鋼鐵工業有7000多家企業,其中生產粗鋼的企業達500多家,平均規模僅100多萬噸,前四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27.8%,遠落后于美、日、韓70%至90%的水平。
“在新一輪競爭中,市場的優勝劣汰將更加明顯,鋼鐵業兼并重組會大大增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說。
同時,要進一步規范鐵礦石市場秩序。據悉,目前我國鋼企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約為50%。在過去10年里,進口鐵礦石價格總共上漲9.4倍。為使市場規范有序,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日前在“千呼萬喚”中開市,各方希望該平臺能積極發揮作用,使鋼鐵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
面臨市場不景氣,樂觀人士依然認為我國鋼鐵工業至少在20至30年內仍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據介紹,從1901年到2000年的工業化進程中,美國消耗了71億噸鋼材,日本消耗了38億噸,而我國同期僅為19億噸。
“我們要對中國鋼鐵充滿信心。同時,企業要堅持調結構轉方式,力爭早日實現全行業盈利。”張長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