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2年6月15日,在我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周年之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京舉辦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專家座談會。會議由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教授主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闡述了未來十年的最大風險和機遇:
未來十年,最大的風險是什么?魏加寧認為,不改革恐怕是最大的風險。為什么這么說?他舉了幾個例子。
一是日本經濟為什么會有今天?日本的專家經過反思后告訴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推得太晚了,高速增長時期沒有推,等到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以后才開始推,為了追求過去的高速度,就一邊推金融自由化,一邊放松銀根,最后泡沫經濟,泡沫破裂以后又正好和人口老齡化重疊在一起,到現在日本經濟都不起來,這就是日本的教訓。
二是前蘇聯的教訓。前蘇聯到底為什么會解體?現在有一種觀點,把前蘇聯解體的罪名加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上?其實呢,前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而在于戈爾巴喬夫之前勃列日涅夫時期的長時間不改革。有一本書,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名字叫做《蘇聯真相》,我認為,研究改革的同志都應當很好地看一看這本書,有很多史料。
三是美國的教訓。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于它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爭論。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這次危機與大蕭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危機前,一方面由于新技術革命,再一個就是經濟全球化進入新階段,這兩個因素導致相關國家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監管發生了深刻變化,相應國家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沒有跟上,比如說美國的金融領域表現的最為典型:混業經營突飛猛進,但是分業監管體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最后導致了金融危機。
四是中國的例子。清朝末期,說白了就是改革與革命賽跑,等清政府自己終于明白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人家已經不讓你改了,革命爆發了。
五是改革開放的例子。 蘇聯東歐劇變以后,鄧小平是怎么做的?它不是把改革停下來,反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南巡講話,把改革開放推向新的高潮,結果呢?中國非但沒有倒下去,反而發展得更快了。
未來十年,最大的機遇是什么?魏加寧認為就是國際金融危機。至少從目前看,歐元危機越來越深化,美國債務危機短期內也解決不了,此外還有日本,大家都忽略了日本,其實日本的債務問題比希臘更嚴重,債務負擔已經超過200%,只不過它的債務大多是由日本人自己持有,所以大家不去關心它。但是反過來講,它解決債務問題的時候,難度也會更大,而且損失都得日本人自己承擔,所以說日本經濟一時半會兒也緩不過來。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短期內固然對中國經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從長遠看,對中國來講絕對是一個重要機遇。
危機說明什么?說明結構有問題了,說明體制有問題了,因此,危機的時候,比拼的不是暫時的增長速度高低,而比的是結構調整的快慢、比的是體制改革的快慢。因此不要只顧眼前,一定要著眼長遠。如果中國能夠趁著這個時候果斷地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就一定能夠實現真正的趕超,也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幫助。
回顧過去,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之后不久,美國等發達國家終于走出了長達十年的滯漲泥潭;91年,美國經濟不景氣,老布什盡管打贏了伊拉克戰爭卻很快因此而下臺,而中國92年掀起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高潮,之后美國經濟實現了復蘇并出現了后來的所謂的“新經濟”現象。這之間是否存在什么聯系?中國因素究竟起了多大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