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圖
5 2005-2011 年四大作物綜合優質率數據來源于農業部,四大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
圖6 2002 、2011年農業產值結構變化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工業整體素質穩步提升。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目標,以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實行減扣稅、貼息、增加財政補貼、提供優惠信貸和資本市場融資優先、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和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動由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的轉變。同時,通過項目審批、信貸、土地、環保、電力供應和出口退稅等措施,對能源、資源密集型重化工業進行了重點調控,采取“上大壓小”措施,加大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有效促進了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僅“十一五”期間全國共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1億噸,煉鋼產能6800多萬噸,水泥產能3.3億噸,焦炭產能1億噸,造紙產能1030萬噸,玻璃產能3800萬重量箱,占全部落后產能的50%左右。在關閉造紙、化工、紡織、印染、酒精、味精、檸檬酸等重污染企業方面都取得積極進展。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產業集中度明顯上升。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9.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8.9%,比2005年提升0.2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總量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掌控能力顯著增強。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等部分領域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
圖7 規模以上高技術行業從業人數及總產值
服務業快速發展,新興服務業方興未艾。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服務業發展,陸續出臺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節能服務業、家庭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不斷深化、細化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重點從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2003-2011年,服務業保持了較快發展態勢,年均增長11.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批零貿易、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增勢平穩,為增加就業、方便群眾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2011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3%,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15.0%下降至10.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上升至21.5%。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實現高速增長,大大提高了服務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2003-2011年,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7%,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9.2%上升為11.8%,提高了2.6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0%,所占比重由10.7%上升為13.0%,提高了2.3個百分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