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廈門大學和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9月2日聯合發布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 Q M M )2012年秋季預測報告,預計如果通過適當降息0.25個百分點并保持M 2增長14%左右,同時輔之以適度的財政政策,第三、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將回到8%以上,2012年的中國G D P增速仍可維持在8.01%的水平。
C Q M M課題組認為,2012年中國經濟盡管遭遇歐元區經濟大幅減速,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不利外部局勢,但是,上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政策已經逐步產生作用,中國經濟增長“緩中趨穩”的態勢正在確立。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近兩位數的高增長,中國經濟進入速度轉換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認為,現在經濟增長率在7.6%至7.8%是正常的,而且高于政府年初7.5%的預期目標,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地采取宏觀刺激政策。
課題組也認為,8%的經濟增長率是中國進入次高增長階段之后的正常增長率,在外部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未來兩年中國經濟的最低增長率預測值為7.5%。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應當是適度微調,穩住8%左右的增長速度,將重點轉向深化體制改革與結構調整,不宜再度啟動大規模財政支出刺激政策。
事實上,二季度中國經濟時隔三年再次“破八”之后,市場上要求再次啟動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刺激政策的呼聲再起。據媒體報道,近幾個月“地方版四萬億”火熱升溫,從6月份至今,多地公布了一系列大手筆長期投資發展規劃,各地曝光的投資規模之和已接近10萬億元之巨。
課題組及參加報告發布會的專家學者發出預警,認為以投資為導向的財政刺激政策對于穩增長有一定效果但也有著明顯的負面作用。
課題組進行的政策模擬分析結果顯示,在當前外部經濟環境下,實施追加“2萬億”財政支出(2008年投資擴張規模的一半)擴張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 D P的增長率,但力度有限;由此帶動的信貸及貨幣擴張不僅會大幅提升通貨膨脹的風險,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原已失衡的經濟結構。
大規模刺激政策帶來的地方債問題更值得關注。課題組認為,在當前債務規模較大、發債空間減小、償債逾期風險較高以及相關的宏觀風險背景下,再度推行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刺激政策無疑將惡化政府的債務負擔狀況。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看來,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的“速度依賴癥”,要維持經濟增長的速度,目前可用的刺激手段非常有限,還是需要穩投資,但以政府為主的投資,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投資本身不可怕,提高消費能力也需要投資,關鍵是投資的結構、效率和資金來源,要改變過去完全由政府主導的狀況。”劉樹成說,投資的方向應該包括六個方面,即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搞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科教文衛等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設。
讓專家學者更加擔憂的是,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轉向寬松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信貸擴張,不能有效刺激對實體經濟的長期投資。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龔敏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09年開始的刺激政策帶來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出現不愿意借錢的情況,而今年四季度可能還會降息0 .25個百分點,過多的信貸轉化成過剩的流動性,從而引發資產價格大幅反彈。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目前中國最迫切的還是實體經濟的轉型,要進行供給端的大調整才有可能保持住7%的長期增速,包括切實采取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大幅度地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解決企業的技術轉型之困,否則長期的增長潛力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課題組建議,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應當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長效率,改變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建立民眾有效制約的有限政府,更好地使財政收入真正用于民生,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做文章,為轉向內需拉動為主的次高速增長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