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浪財經訊林毅夫和吳敬璉是當前經濟學家最為知名的兩位學者,但二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預判則出現異見。吳敬璉今日在新浪長安講壇上回應稱,三個經濟學家就有五種意見,與林毅夫有異見不稀奇。他同時表示,當前中國處在改革“再出發”的關鍵時期。
與林毅夫有異見不稀奇
剛從世行卸職首席經濟學家歸來的林毅夫近期頻繁表態稱中國可以通過投資實現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但另一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則對通過投資拉動GDP方式不以為然,認為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沒那么樂觀”。
兩位知名學者觀點為何會如此迥異?在今日晚間舉行的新浪長安講壇上,主講者吳敬璉回應聽眾提問時說,”我和林毅夫觀點不同沒什么奇怪,有句話說:三個經濟學家就有五種意見。”
吳敬璉稱其還沒有看到林毅夫的論據,因此無法對其觀點進行評論。但是,中國多年來進行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并未完全彰顯,當前粗放的增長模式核心和本質就是靠投資驅動增長,這造成了現在“讓我們頭疼的各種問題”:資源匱乏、環境破壞,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民眾收入水平提高過慢、最終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等。
林毅夫則認為,“當前經濟放緩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體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輪宏觀調控中,應實施以投資為主的反周期措施。”
但是在吳敬璉的理論框架中,原有的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的舊模式已經成為掣肘。他認為原有投資拉動經濟的支撐因素已經不復存在,即通過技術提高帶來生產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已經下降,通過進出口彌補國內消費不足的趨勢也已經發生改變。且其已經讓當前的宏觀經濟進入到了兩難的境地。
此外,對于近期發改委密集批復一些項目建設的做法,吳敬璉還表達了憂心。
吳敬璉認為,當前的宏觀經濟當局在調控中,包括央行、財政部已經擁有了專業的技術手段,通過其技術走鋼絲松松緊緊維持不崩盤,但應當盡量利用喘息的時間轉變經濟結構,增加產出中的效率提高的力量,如此才能走出困境。遺憾的是“這兩年做的不多”
不過他補充說,“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悲觀,要看怎么做。1990至1992年經濟情況困難比現在大多了。”
寄望改革再出發
1998年,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周年的時候,吳敬璉用雙城記開篇的話描述當時情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我們一齊奔向天堂我么全又都走向另一個方向。” 不過狄更斯描繪的十八世紀末期的狀況。
“十多年過去了,這種‘兩頭冒尖’的情況卻愈演愈烈,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
吳敬璉說,在20世紀最后10年,中國在命令經濟制度下開辟出一塊市場經濟的新天地,但是大量命令經濟的遺產,也使這一體制具有統制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性和由此及彼的過渡性,其作用也是雙重的。
“問題就在于它的雙重形式此消彼長,還是此長彼消。”
吳敬璉寄望于改革的再出發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矛盾,而之中的關鍵在于能否通過改革建立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因為“近年來改革的停頓使得舊體制遺產繼續發揮作用。“
吳敬璉稱目前各界人士對改革的頂層設計進行的討論各地也發起了一些改革創新。經濟改革大體上涉及三個領域:私用品領域:加快競爭性市場體系的建設、國有經濟布局調整、農地改革等。共同品領域:財稅改革市場監管和反壟斷執法等;第三領域:民間組織發展和公民社會建設等。
他還對即將召開的十八大提出了期望,“形成堅持改革路線的共識,重啟改革議程。在這種共識的基礎上下進行扎實的工作,以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出新一輪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踏上全面推進改革的政府。”(丁蕊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