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09年至2012年,我國已經連續實施了4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我國的財政赤字相對規模遠低于美國和歐盟的水平,也長期低于財政赤字占G D P的3%這一“安全警戒線”。由于近幾年我國財政收入基本保持了兩位數的增幅,再加上我國G D P規模已經“進二沖一”,因此在中短期內,我國財政赤字的絕對數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
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擬安排財政赤字80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由于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中央政府的第一年,因此多數財政專家預判,2013年公共財政投入量仍可能適度擴大。
當然,考慮到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的“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以及2012年大部分月份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為了“勒緊錢袋子,防著難日子”,我國2013年的赤字率不可能大幅度提升,預計會設置在2%。按照G D P預期增速8%計算,2013年的赤字規模在1.2萬億元左右(包括中央財政赤字和國債凈發行)。據華創證券統計,在本世紀的頭12年里,有7個年份的赤字率高于2%的水平,顯示財政政策的進一步調控還留有較大空間。
那么,大部分增列的財政赤字將向哪些領域傾斜?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并引導好民間投資,同時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此外,這次會議將推進城鎮化作為一個工作重點單獨列出,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
至此,增量財政資金的投向已經輪廓漸顯———既沿襲“十一五”以來公共財政的“保民生”傳統,又延展至“十二五”期間新興的城鎮化投資。再說得簡單些,那就是“民生”和“城鄉統籌發展”這兩大主題的交集最具投資空間。我國預算內投資的潛在方向包括:未完成工程、三農、環保節能及其他重要產業、區域性(尤其是西部地區)安排,比如保障性住房、中小城市改造、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