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金秋時節,碩果盈枝。記者來到革命老區山西省武鄉縣,武鄉電廠5年來“冰火兩重天”的經營逆轉,令人稱奇。
這些年煤炭價格一個勁兒地漲,因為吃不起“工業糧食”,武鄉電廠從2008年起4年共虧損22億元,去年上半年,發電機組被迫停機11次,“連沒到手的電費都抵押給銀行了”。而如今,“爐子有料了,職工有勁了,銀行有信心了”。總經理謝月強揚眉吐氣地說:“我們一年要干3年的活。”
去年,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從華電山西能源公司并購了武鄉電廠,當年扭虧,職工工資漲了四成。而且,今年煤炭企業“好景不長在”,武鄉發電廠吃掉的煤,“反哺”了西山煤電。
武鄉電廠“先苦后甜”的經歷,正是山西煤電關系的縮影。掰了20多年的手腕,這對“冤家對頭”終于握手言歡,通過一體化發展,從“掰手腕”變為“一家親”。
妙招解開20年“煤電疙瘩”
風水輪流轉,如今輪到“煤老大”日子不好過了。
一條“中國太原煤炭交易綜合價格指數”曲線,從今年3月一路走低,到9月已降了20個百分點。今年初,山西省屬5大煤業集團有3個凈虧損;上半年,全省煤炭外銷量僅增長0.1%,庫存創近年來新高。
煤賣不出去的辛酸,煤炭人記憶猶新:10噸好煤拉到電廠,先給你扣掉1噸煤矸石,“不愿賣?拉走!”煤礦企業銷售人員對此既憤怒,又無奈,只能揣著尷尬回來。
而電廠吃不起煤的日子,同樣凄惶。煤企“漲價漲到連自己都不好意思”之時,就是電廠“發電即賠本”之日。漳澤電力集團2007年盈利7億元,2008年就因為煤炭成本上升虧損8億多元,“有一半職工流落市場,連退休金都發不了。”董事長文生元說,煤電由此結下了“梁子”。
山西是我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轉型跨越的關鍵看產業,能否做好煤電這篇大文章,是檢驗綜改區成績的重要標志。
由此,“推進煤電一體化,構建和諧煤電關系”,成了山西又好又快發展的“華山一條道”。2012年7月,按照“政府引導、資源合作、一廠一策”的辦法,山西省開始推進以股權為紐帶的煤電聯營和以契約為紐帶的長協合同機制。截至今年6月,全省34戶主力火電企業,已實現煤電聯營24戶,18戶與煤炭企業簽訂了長協合同。今年上半年,這些火電企業累計盈利12億多元,一舉扭轉了連續多年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煤電聯營”這只螃蟹,也不是那么好吃的—結怨多年的“煤電疙瘩”,早不行、晚難成,偏偏今朝解得開。省長李小鵬分析,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指精準把握住了市場形勢和宏觀政策。去年以來煤炭行情看跌,許多電廠也遇到困難,形勢讓二者愿意談;去年國家啟動電煤價格并軌和市場化改革,山西省抓住了機遇;長期的煤電市場化改革積淀,也為“聯營”備好了“產床”。
“地利”是說山西煤挨著電、電貼著煤,天生就適合搞“聯姻”。國家《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里也明確提出:依托14個大型煤炭基地的資源優勢,建設16個大型煤電基地。
“人和”是主觀努力。“多年的煤電糾葛,沒有煤電人識大體顧大局,聯營辦不成,”李小鵬說,“要特別感謝有關部委和央企的理解支持。”
棋高一著,全盤皆活。今年上半年,雖然煤炭市場不景氣,山西省的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