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4:“穩中求進”有新內涵
2013年后,2014年經濟工作總基調再提“穩中求進”,表述一致,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直言“內涵不同”。
怎樣理解“穩”?劉元春認為,2014年將更為具化。他指出,新一屆中央政府上臺以來,強調底線管理、區間調控,強調底線管理為宏觀穩定和改革爭取寬松的環境。未來,政府會將“穩”分解為一系列具體指標,比如宏觀經濟不能有大起伏、就業不出現明顯惡化、化解過剩產能、增加居民收入和通貨膨脹不能太高等。
怎樣理解“進”?劉元春解釋,“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新內涵”。一是通過改革來促進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二是不再單純強調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和數值,更強調質量和效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2014年全年GDP料增7.5%。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這屬于可實現、可持續的“穩”字范疇。
他強調,中國目前經濟增長仍有達到8.5%或更高的潛力,但考慮到過高增長將會帶來重復投資、產能過剩、通脹加劇等后遺癥,所以必須淡化增長目標,追求更加可持續的發展。
白明指出,在控制經濟增長整體增速前提下,政府會繼續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推進服務業發展,促進制造業向高端升級;同時,民生領域改善被特別強調,白明預計,政府將培植中等收入消費,保證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以實現社會經濟增長平衡。(楊舒)
創新驅動方能化解過剩產能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是明年六大主要任務之一。目前,多地已經出臺去產能細化方案,將縮減產能的指標落實到具體行業和企業。在煤炭、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去產能被認為是降低行業風險的重要舉措。
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表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去產能化已初現成效。11月份,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降幅繼續收窄、采掘工業價格降幅較大起重要推動作用,而其中就有去產能舉措的推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粗鋼日均產量創下今年以來最低水平,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固定投資的增速也在11月開始回落。不過,精煉銅、原鋁等產量仍觸及紀錄高點。“我接觸的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它們正在艱難度日,收入只能維持日常開銷,等待著行業轉暖。”王劍輝表示,產能相對過剩的問題仍然嚴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調整產業結構的幾大舉措:一是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這是根本出路;二是強調市場競爭,推動過剩產能淘汰;三是加大標準約束和執法力度;四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五是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企業創新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和人才機制等環境,推動創新。(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