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價問題涉及民生,關系全局,影響穩定。2013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積極配合,綜合施策,全年物價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順利實現年度預期調控目標。分月看,除少數月份受氣候、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同比漲幅略高于3%,其余月份漲幅均在3%或以內,漲勢比較溫和。
一、創新宏觀調控,管好貨幣條件
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根據經濟發展潛力和當前實際,科學確定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明確提出,把防通脹作為“上限”,穩增長、保就業作為“下限”,制定與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相配套的宏觀政策框架。去年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沒有采取大規模刺激政策,而是保持定力,穩定宏觀政策,這對于穩定物價水平、穩定通脹預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財政政策方面,堅持不擴大赤字,而是調整支出結構,特別是壓縮行政開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強流動性總閘門的調節作用,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上半年,針對外匯流入增加較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加大的形勢變化,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雙向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進一步完善流動性管理機制,合理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及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創新組合,繼續發揮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對年中發生的短期資金波動沉著應對,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重點通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著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系統性,靈活調整流動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把凍結長期流動性和提供短期流動性兩種操作結合起來。截至2013年年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6%,較2012年末低0.2個百分點,符合調控要求。
二、大力發展生產,保障有效供給
食品在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里的權重較高,穩定農產品價格,對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至關重要,保障供給重在發展農業生產。千方百計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繼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整合優化使用存量支農資金,年初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資金,2013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分別比上年提高9.8%和8.3%,首次提前發布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并提高收儲價格,安排近4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小麥“一噴三防”等防災增產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分區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制定實施科技抗災技術方案,強化病蟲防控,增強糧食生產的科技支撐。推進高產創建,抓好12500個糧棉油糖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5個整市(地)、50個整縣(市)、500個整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全面啟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盡快恢復四川蘆山地震災區農業生產。加強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監測和防控,實施穩定發展家禽業的措施,保護種禽生產能力。繼續落實生豬規模化生產扶持政策,針對年初生豬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適時啟動調控預案,分批收儲凍豬肉,適時組織投放,促進生豬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穩定大宗農產品和蔬菜產品生產供應。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黑龍江省先行開展,支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主產區和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搞好重要商品的產運銷銜接,及時做好儲備吞吐和進出口調節,合理安排糧油棉糖肉的儲備和投放。去年全年收購糧食6889億斤,投放政策性糧食696億斤。硬化細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2013年三季糧食季季豐收,夏糧、早稻、秋糧產量分別比上年增加39.1億斤、15.7億斤和192億斤,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2038.7億斤,比上年增產247.1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十年增產。市場糧源充裕、供應正常,糧食市場價格除小麥比上年有所上漲外,其他品種糧價保持基本穩定。經濟作物穩定發展,畜牧業等形勢總體穩定,蔬菜生產基本實現均衡供應。
三、搞活市場流通,強化價格監管
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努力降低流通費用,進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用水電價格和運營費用,規范和降低農產品市場收費。利用價格調節基金,支持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成本。保障必要的流通行業用地,完善農產品增值稅政策,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落實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政策,減輕流通業小型微型企業稅收負擔。完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辦法,降低交通運輸業稅收負擔。便利物流配送,完善公路收費政策,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加快農村市場和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糧油棉糖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啟動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提升糧食收儲和供應保障能力,糧食流通能力建設明顯加強,全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達到4.27萬個,在東北試點開通白城—蚌埠、松原—岳陽2條散糧鐵路運輸線路,集裝箱散糧運輸試點進展順利。繼續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各地已累計建成約1.5萬家。強化零售商供應商交易監管,加強重點行業價格和收費監管。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監管力度,著力清費治亂減負,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取消、降低30余個中央部門50多項收費,取消314項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開展全國旅游市場價格、涉及收費專項檢查,推動1400余家景區節假日期間門票價格平均優惠約20%。對商業銀行、教育、醫藥等重點領域亂收費進行了嚴肅查處,落實優化和調整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方案,平均降低手續費20%以上。持續組織開展房地產、電子商務和大型超市等市場價格監管,查處并公開曝光液晶面板、白酒、乳粉企業以及黃金飾品等價格壟斷的大案要案,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修訂《價格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價格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規定》,出臺《價格行政處罰證據規定》,制定《價格行政處罰案件審理審查規則》,出臺《關于建立完善價格監管機制的意見》,建立預警防范、舉報處理、反價格壟斷、專項治理、經營者自律、部門協作聯動等制度體系。全年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3.44萬件,實施經濟制裁31.25億元,沒收違法所得9.07億元,罰款15.8億元。
四、多管齊下,統籌做好相關工作
主要包括:加強價格的監測預警,編制發布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分析形勢,預警變化,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做好調控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加強輿論引導,全面闡釋價格政策,防止媒體過度炒作,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積極穩妥,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在成品油、天然氣、電力、煤炭、鐵路運輸等重點領域價格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規范啟動條件,明確補貼標準,各地已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60多億元,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水平。(李江冰)(來源:國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