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既有量的擴大,又有質的提升,呈現了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效益持續提高、結構不斷優化、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繼續改善的良好態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1.經濟增長平穩。
從增速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與上年持平,超過年初確定的7.5%的預期目標。
從結構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萬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25萬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26.2萬億元,增長8.3%。
從實物指標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5%,貨運量增長10%。主要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長相互匹配。
從基數和增量看,7.7%的增速對應的是49375億元人民幣增量,按2013年末匯率折算,超過8000億美元。這個增量略小于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16位的印尼,但大于排名第17位的土耳其,大體上相當于金磚國家中兩個南非的經濟總量。
2.就業持續增加。
2013年末,我國總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68萬人,而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人數比上年末減少244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創歷史新高。全年就業人員7.7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3.物價基本穩定。
堅持不擴大赤字,不超發貨幣,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廣義貨幣M2增長13.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6%,低于預期目標,漲幅與上年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3.2%。
4.國際收支改善。
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6%,第一次超越美國3.88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首次成為世界進出口第一大國。其中進口1.95萬億美元,增長7.3%,比上年加快3個百分點;出口2.2萬億美元,增長7.9%,與上年持平。全年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4.7萬億美元,保持全球貨物和服務第一出口大國,順差1407億美元。經常項目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2.1%,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繼續改善。
二、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1.產業結構繼續優化。
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比上年增長2.1%,再上一個千億斤臺階,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十連增”。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6.8億畝,比上年增長0.7%;單位面積產量達到358.5公斤/畝,增長1.4%,再創歷史新高。
第三產業比重實現歷史性突破。服務業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高出第二產業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二產業0.5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同時上升。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9.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如期完工。新建鐵路投產里程55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72公里。鐵路、高速公路運營里程均超過10萬公里,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新增公路里程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60公里。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10個,新增吞吐能力3.3億噸。新增民航通航機場10個。新增光纜線路長度266萬公里。
2.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
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從需求構成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0%,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是54.4%,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是-4.4%。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3.1%。內需對增長貢獻率超過104%,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從投資和消費結構看,第一、三產業比重提高,占全部投資比重分別為2.1%和55.5%,各提高0.2和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快于第二產業3.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比重提高,占比63%,提高1.8個百分點。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超過10萬億元,增長25%以上。
3.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所占比重達到44.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4.5%和16.5%,各提高0.2和0.1個百分點;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均超過10萬億元,占全國比重分別為28.5%和24.3%,各提高0.5和0.6個百分點。
4.城鎮化水平繼續提高。
2013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7.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了1929萬人;鄉村人口為6.3億人,減少了1261萬人。城鎮化率為53.73%,提高1.1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