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二章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新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推進科教興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推進城鄉統籌,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生態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走出一條符合龍江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
二、發展原則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下發展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愿望,切實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切實把握黨執政興國的關鍵,充分體現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實現更好的發展質量、更快的發展速度、更大的發展效益,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努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提高產業帶動能力,在調整中加快、在加快中調整,加快形成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實現優化結構與加速發展有機統一。
——堅持協調發展。要把統籌兼顧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方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城鄉區域發展相協調、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努力實現各個區域相互融合、重點領域相互促進、關鍵環節相互銜接。
——堅持創新發展。要把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統一。
——堅持綠色發展。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加大綠色投入、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實現資源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
——堅持共享發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發展目標
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緊密銜接,與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緊密銜接,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全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市場經濟體制趨于完善,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建成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國家重要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國家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向北開發開放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國家北方地區生態屏障,為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可靠基礎。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使“十二五”成為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時期。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使“十二五”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時期。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均達到40%。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增加到2%。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主體功能區初步形成,城鎮化率達到60%。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居民消費率達到36%。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取得新成果,使“十二五”成為我省十大產業快速發展時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能力大幅提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農機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礦產、煤化石化、林產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十大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1.5萬億,基本形成結構均衡、組織合理、布局優化、技術先進的現代產業體系。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使“十二五”成為我省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時期。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國際交流合作大幅度提升。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4.4%;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00億美元,年均增長15%。
——生態建設達到新水平,使“十二五”成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時期。資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耕地農田得到有效保護,廢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沙掷m發展能力增強,耕地保有量保持116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7.3%。草原面積得到恢復性增長,“三化”面積下降。
——城鄉統籌取得新成效,使“十二五”成為我省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加快推進時期。建設一批特色小城鎮,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公共衛生體系比較健全,社會保險覆蓋面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重大進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使“十二五”成為我省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時期。總人口控制在389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與經濟發展同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條件有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