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后,有質疑說北大借此提前掐尖搶生源。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盧曉東近日撰文表示,受推薦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比單獨的智力更重要,北大掐的此“尖兒”非彼“尖兒”。(12月11日《北京晨報》)這就一語點破天機:此招挑戰應試教育是假,爭奪生源是真。
在北大推出校長實名推薦制前,清華大學等5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門決定實行“五校聯考”,通用測試由5所大學共同出題,再高一級的測試和面試則由各校自主決定,通過者在高考錄取中享受這些學校30分的優惠,每個學生可以選擇兩所學校。“五校聯考”的細節,雖然仍有許多可討論之處,但畢竟為改革高考開了個好頭。在這種新制度中,不僅是學校選拔學生,學生也可以選擇學校。但在北大看來,“五校聯考”打破了高考原有的平衡,使自己的生源受到威脅。
然而,西方的大學體系之所以有競爭力,一大原因就是大學必須在被學生選擇的競爭中生存。在美國,學生經常同時申請四五所甚至十幾所大學,拿到幾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再在里面“挑肥揀瘦”。筆者所在的薩福克大學,每年都舉行特別活動,各系教授出馬招待被錄取的學生和家長,說服他們選擇我們學校。這樣的制度,使學校能把自己擺在謙卑的服務者的位置上,為學生的前途來組織教學,保證學生及其家庭滿意。
而在中國當前的制度中,學校靠國家的撥款,生源有高考制度保證,學生很難有第二種選擇。這樣旱澇保收,學校自然不把學生當回事,拿著錢蓋大樓卻不改進教學,教育質量差強人意。“五校聯考”則直接挑戰了旱澇保收的現狀。為此,我們需要做的是進一步開放競爭,讓更多的學校加入這種聯合招生,最后形成全國性的競爭平臺,學生可以不限數量地報考和申請大學,然后在錄取了自己的大學中比較挑選。
北大等名校沒參加“五校聯考”,這本身就是個遺憾。但更糟糕的是,北大希望削弱“五校聯考”所代表的競爭性改革趨勢,倒退到過去的壟斷時代。所謂校長實名推薦是“國際潮流”一說,也屬一知半解的誤導。事實上,北大推行的“校長實名推薦制”,更像美國不久前流行的“提前錄取”。在這種制度中,想上某一大學的學生,可以采取另類申請程序,大學給予優先考慮,一旦合格就提前錄取,錄取后該生就不得接受其他學校的錄取。
這種提前鎖定學生的戰略,是美國大學爭奪生源白熱化的產物,在20世紀90年代曾大為風行,但在本世紀不斷受到抨擊。批評者說:提前鎖定生源的做法,是以學校的利益代替了學生的利益,排除了被提前錄取的學生選擇其他學校的可能。在輿論的壓力下,哈佛、普林斯頓等大學已宣布終止提前錄取的程序。人家的名校那邊當破爛丟棄了,北大這邊卻當寶貝撿了起來。
一個實名推薦制,使幾十位本來有十足把握考入中國一流大學的學生,落入北大的囊中,但也限制了這些學生對大學的選擇。像美國的提前錄取制度一樣,北大抓住了“再優秀的學生也不敢在高考中冒險”的心理弱點,而為自己謀利。這不是改革,而是反改革。 □薛涌(知名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