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1月8日,“GMC·創新中國行——與世界頂級設計大師對話”高端論壇在江蘇蘇州召開,包括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倫巴第省總部主席Ambrogio Rossari在內的多名國內外知名設計大師,與華東地區將近500名制造企業就創新升級進行交流探討,力圖扯下中國制造的“山寨”標簽。
跟風者必死無疑
據GMC優質制造商聯盟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在受訪的近千家企業中,超過六成的制造企業將產品質量和研發創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不過知易行難,此前活動主辦方——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曾拜訪了華東地區近20位制造企業的負責人,發現七成企業“不敢創新”——要么沒有實力創新,要么沒有意識創新,要么創新后不敢營銷,怕被抄襲。
他向《金證券》記者透露,上海某家企業老總與其交流了最新的研發成果,這家企業的產品與世界兩大光源制造商之一的歐司朗同臺出售,且定價比歐司朗的產品還要高。當被問及是否參加創新產品全球評選活動時,這位老總遲疑了一下:“如果參賽是不是被抄襲的風險大了?”
在此次論壇上,法國知名設計師Jean Pierre Vitrac并未回避上述問題。他以有“英國喬布斯”之稱的戴森為例,“戴森沒有像傳統的吸塵器一樣,在外面套一些塑料的殼子,他開始做這個設計的時候,沒有公司愿意生產這個產品,最后不得已才成立自己的工廠。”他向與會企業家介紹,這些獨樹一幟的吸塵器一經上市就非常成功,同時其他產品也爭相抄襲戴森的概念。頗具意味的是,其中最大的抄襲者就是起初拒絕生產這個產品的企業。
Jean Pierre Vitrac直言,即便戴森的產品被其他競爭者仿效,但其品牌形象不會被撼動。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拷貝者或者在前一兩年還能夠獲取一定利潤,但如果沒有創新機制,遲早還是會被淘汰的。
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倫巴第省總部主席Ambrogio Rossari則向《金證券》記者表示,“如果公司有仿冒的歷史,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加入到我們的協會,我們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
產品過剩“微”處著手
對于中國式創新,或許可以用“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個最壞的時代”來形容。一方面,科技的跨越為企業實現創新突破奠定基礎,互聯網的普及把信息的差距拉平、獲得的成本拉低;另一方面,產品過剩、同質化嚴重,讓企業創新顯得愈發艱難。
前三星中國設計研究所用戶體驗創新部負責人林敏就有些無奈,如今手機同質化相當嚴重,手機的內核越來越像,設計師能做的事情就是改變外觀和界面這“兩層皮”。
創新異常艱難的情況下,許多中國企業盯上了“微創新”。這種創新不像過去需要在技術上有革命性、顛覆性的變化,而是希望一些小的改變能帶來體驗上大的不同。以自己的老東家三星為例,他們做S3的時候,注意到消費者用手機看小說的時間太長,屏幕沒有點擊就自動啟動屏保,這讓人很掃興。三星這款手機通過對前置攝像頭進行創新,當用戶一段時間沒有和系統交互從而系統準備關閉屏幕的時候,系統先打開前置攝像頭“看一眼”用戶是不是在看屏幕。如果檢測到用戶的眼睛,那么就延遲關閉屏幕,讓用戶可以不受干擾地繼續閱讀。
在論壇現場,百度前首席設計師兼用戶體驗部總監郭宇也感慨,現在已經進入了敏捷用戶體驗的新時代,“像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最近兩年拆分成很多細小的事業體,就是為了敏捷,三個月推出一個產品,半年換代。”
“創新說到底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大企業有實力剝離團隊在新方向新領域不斷進行探索,小企業則要嘗試從細節入手,爭取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效益。”林敏對《金證券》記者說。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