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8月12日,國際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及東北亞四國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致辭。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8月13日訊(記者 魏博)2013年8月12日,由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導的國際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項目正式啟動,同期與治沙產業低碳經濟模式的開創者——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國際三碳經濟模式研討會暨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建設與發展合作簽約儀式。
中國治理沙漠化取得進展 治沙產業化模式受關注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及東北亞四國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在研討會上致辭,他指出,當前土地持續退化和荒漠化,導致了世界各地的貧窮和饑餓,加速了生物多樣性的銳減,治理氣候變化和土地沙化迫在眉睫。中國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已經奮斗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亞洲發展銀行、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等機構在內蒙古考察時,發現內蒙古毛烏素生物熱電有限公司有一種很好的經濟模式。該企業與當地的農牧民簽訂合同,在沙丘上種植沙柳,之后由企業買下并燃燒發電,把電賣給電網,最后用煙氣產生的二氧化碳來培育螺旋藻作為營養品銷售。柯文斯認為這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模式,治理沙漠化的同時,也利用了可再生的生物質進行發電,是一項“一石二鳥”的舉措,中國企業的這種產業化治沙、低碳發展模式給國外很多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該項目是基于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的沙漠治理與生物質熱電發展相結合的綠色能源為基礎,由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協同聯合國亞太農業中心、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林業局、農業部等所屬部門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打造,緊密結合聯合國工業能源技術發展和國家產業政策指導方向,在國際、國內建立以綠色能源(生物質熱電發展)為核心,同步實現林業碳匯與沙漠化治理、生物質發電和螺旋藻養殖相結合的治沙產業化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結合政策扶持性資金支持和民間資本力量,形成“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投資建設與運營發展體系。
今后三年內將進一步擴大現有項目基地規模和增設區域性基地外,未來目標還將在南非、蒙古、墨西哥等國家進行綠色能源基地投資。項目在2009年已經被列為國家林業局林木生物質能源發展示范項目,2011年被授予內蒙古沙產業試驗示范基地,本次在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導下的戰略合作,將推動項目建立具有國際化示范和產業規模化的發展效應,提升“治沙產業化低碳經濟模式”競爭優勢及經濟效益。
將打造大規模螺旋藻產業研發、生產基地
合作方還將協同國際上專業的碳捕捉與商業化應用中心,并積極對接國家農業部和衛生部等所屬部門,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和力量,共同建設與發展“國際螺旋藻產業化運營中心”,逐步打造成為中國及亞太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螺旋藻產業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京陸在研討會上介紹,生產螺旋藻的傳統方法是用小蘇打,每生產一噸螺旋藻干粉需消耗8噸小蘇打,而生產小蘇打又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探索出一種新的生產螺旋藻方式,利用生物質發電產生的煙和灰,提高了效率,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種低碳發展的模式。
此外,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節能環保協會承諾為項目在“林業碳匯”和“CO2減排交易”領域獲得的權益和資金以及引入相關的合作伙伴等扶持性工作,無償提供支持,并推動在項目基地組建“國際綠色低碳能源投資研究院”。還將在全國人大、政協、國務院參事、中國兩院院士等高層指導下,協同聯合國、亞行、政府各部委完成“國際治沙產業低碳經濟模式暨生物質能重點綠色低碳能源基地”課題報告,向國務院和中央部委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