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11月28日,“第六屆世界環保大會”在北京舉行,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京陸介紹“三碳經濟”模式。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1月29日訊(記者 魏博)2013年11月28日,“第六屆世界環保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邁向綠色低碳,深化產業變革,永續和諧發展”。大會開幕之際,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特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模式的“三碳經濟”成果進行專題發布。
新聞發布會上,內蒙古烏審召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北京嘉禾普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京陸先生,就全球首家把沙漠治理與生物質能源產業結合起來并開創治沙產業“三碳經濟”模式、“三碳經濟”產業鏈模式的神奇產物——螺旋藻,以及螺旋藻市場推廣的實現進行了闡述。
生物質發電拉動沙漠綠化 遇資金難題
李京陸表示,中國60萬平方公里的含水沙漠是可治理的,而且“沙有多高,水有多高”。然而,治沙的成本也是相當高的,十年來,通過對沙漠的探索,他逐漸掌握了沙漠治理的規則,李京陸認為可以利用沙漠資源尋求治沙資金,從而實現“以沙治沙”的產業化治沙模式,他成立的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個以治沙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廢棄物,進行直燃式發電的示范項目。
項目以生物質發電拉動沙漠綠化,然而由于沙生植物等原料收采半徑大,運輸費用、人工成本高,以及“政策性虧損”,企業幾年來累計虧損約2.25億元,如果現有產業治沙的投資環境得不到改善,將嚴重打擊企業治沙的積極性,“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這一利國利民,減輕國家重大負擔的產業模式亦將不堪重負。
螺旋藻催生治沙產業鏈 推動沙漠可持續治理
為解決產業化治沙投資的可持續性問題,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將發電排放的潔凈煙氣作用于螺旋藻的生產,最終形成了以“治沙、新能源、螺旋藻”為核心的沙、林、電、藻一體化的循環產業鏈,即種植沙柳治理沙漠(碳吸收),利用沙柳平茬的生物質燃料發電(碳減排),利用電廠排放的純凈高濃度CO2培育優質螺旋藻(碳捕集利用)的“三碳經濟”模式。
在整個三碳經濟的產業鏈中,種植沙柳并持續進行平茬撫育是一個需要持續資金投入的無底洞,生物質發電的環節由于發電成本較高、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螺旋藻由于市場前景廣闊、經濟價值可預期,成為了整個產業鏈的龍頭。螺旋藻銷售所得利潤將全部返還于治理沙漠之中,從而成為推動產業循環源源不斷的動力。
李京陸強調,螺旋藻養殖是“三碳經濟”中最關鍵的一環——生物質碳源、無污染環境培育了純天然優質的螺旋藻,螺旋藻帶動了商業利潤的實現。“三碳經濟”以螺旋藻上市為標志,其重大意義在于我國沙漠治理的可持續問題獲得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