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環境保護部公布了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工作情況,這是中國在該領域首次開展的全國性、大規模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目前仍有2.8億居民在使用不安全的飲用水——即全國差不多有20%的人口,仍然無法喝到安全的飲用水。
對此,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經理武毅秀撰文,提出應將報告全文向公眾公開,詳細解釋數據中涉及到的人群,以信息公開應對水污染嚴峻形勢。
她認為,我國水污染的嚴峻形勢歷來令人揪心,環保部這份報告從全國范圍內將污染的水與受到影響的人群聯系了起來,直接給出了我國水污染可能影響到的人群數目,走出了從“污染現狀”到“人群影響”的第一步。相較于這幾年針對“大氣污染(霧霾)”與“人群健康”緊鑼密鼓的學術研究和公眾討論,對人群影響同樣深遠且廣泛的“水污染”,似乎很難從公眾健康的角度來給出一個確切的、具有科學指導意義的分析和損失估量。面對著“2.8億”這一龐大的水污染受害人群,筆者對這一數字的確切含義畫上了幾個問號。
問號一: “2.8億人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與之前各大部委公布的針對我國各個水源的水質監測結果是否有聯系? 國土資源部2008年調查,全國約50%的城市市區地下水污染較嚴重;近幾年環保部的監測顯示,我國地表水中的四類、五類和劣五類水,即已經不適用于飲用水水源的占到了40%;2009年,住建部針對全國4000多家自來水廠的監測結果顯示,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的不達標率達到40%以上。在現有的監測數據基礎上,這份報告關于“全國有五分之一的人群無法喝到安全的飲用水”這一結論,是否參考了已有數據,還是采用了新的測算方法,這一測算方法能否向公眾予以解釋?
問號二: 所謂“安全的飲用水”的標準是什么?除過這2.8億人,其他人喝的水就絕對安全嗎?這個安全又是如何定義的呢?我國近幾年發生的水污染事件每年都在1700起左右,其中不乏有企業違規排放污染飲用水源的,如2012年的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近年來也屢有村民因周邊污染而罹患癌癥的報告,如衛生部在2013年就發布報告,揭示了淮河流域的污染與癌癥增多之間的關聯,而在城市,由于自來水管道老舊等造成的飲用水不達標現象,近幾年也屢見討論。種種關于水質的關切,誰更“安全”,或者說,誰是“安全”的?“安全的飲用水”標準在哪里?
是時候給我們喝的水好好“會會診”了!最近,環保部宣布將投入2萬億治水,其投入金額甚至超過了之前治理大氣污染的1.7萬億元,這一事實說明,水污染可能對人群造成的不可逆的、群體性的健康損害,已經引起了政府高度的重視。要想將水污染的治理,也呈現出如同“治理霧霾”這樣的全國上下一盤棋,民眾廣泛參與、多種力量共同呼吁促進的格局,政府一定要破除“捂蓋子”的思想,坦誠地將所有的水污染信息和相關的計算方式向公眾公開,在壓力和敦促聲中,創造合力。
以這次的這則報告為例,將報告全文向公眾公開,詳細解釋數據中涉及到的人群,受惠的不但是這2.8億居民,也將為針對水污染的“治污之戰”開一個好頭。更進一步的,坦誠、向公眾毫無保留的公開地表水信息、排污信息,飲用水信息,接受公眾的盤問與檢查,方是“鐵腕治污“的第一步,方能將這2萬億的水污染治理資金真正坐實。(編輯:焦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