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各地的PX項目陷入了“上馬一個,市民抵制一個,被迫關停一個”的怪圈,PX項目的落地變得難上加難。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PX產能已遠遠無法滿足需求,PX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進口量和進口價格也一路飆升,已經對下游相關產業形成威脅。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即有輿論呼吁不要妖魔化PX項目,因為與PX的副作用相比,其正面價值要大得多。PX主要用來生產的PTA,是紡織服裝、塑料制品等日用消費品生產的上游中間原料之一,眾所周知的滌綸即是其中的產品。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PX需求年增長率為5.8%,產能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國。截至2010年,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PX生產和消費國,產能占全球20%左右,消費量占全球30%左右。這意味著,作為紡織服裝加工生產大國的我們,每年三分之一左右的PX消費量要完全依靠進口,而進口產品較國內價格要高出六七倍。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國內PX項目建設放緩甚至不斷被扼殺的同時,日本和韓國卻在趁機加速上馬PX項目。此消彼長的背后,是“中國制造”被迫提高原材料價格,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優勢,并且在原材料上受制于人。
也就是說,妖魔化PX于我們沒有任何裨益,而產能擴張和出口價格攀升的海外市場卻可以趁機賺得盆滿缽溢,這就是抵制PX背后的經濟代價。而要想破解PX怪圈,需要地方政府、企業與公眾進行有效溝通,以信息公開和坦誠協商的方式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