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崔煜晨
●除了城市整體規劃的考慮,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提前規劃與完成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不無關系。一些地區把重心放在“立竿見影”的工程減排上,提前規劃污水處理廠等減排設施,并把這些項目列入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以完成減排指標
●中西部鄉鎮不同于東部,人口較少,但現在的規定是環巢湖地區每個鄉鎮都要建污水處理廠,“硬指標”和地區實際情況的缺口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難題。
●污水處理廠拖延建設是通病,工程滯后的根本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對污水處理廠建設重視不夠,未能積極主動地協調解決問題。造成工程滯后的因素也基本相似——拆遷、電網建設和資金等問題
●環保部門對在線監測過度依賴,對環保工作人員專業要求高還耗費人力。在線監測只是一種監管的輔助手段,環保部門應該做的是抓住出水口水質,這才是理想的監管模式
近年來,隨著水污染形勢的嚴峻,各地開始進行水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治污減排的重要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廠被列入建設清單,開始大規模建設。
然而,政策重視下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并非一帆風順。記者日前在安徽省進行實地調查時了解到,由于污水處理廠具有公益性質,前期建設因征地、電網和資金等問題滯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運營也遭遇諸多挑戰。同時,由于環保部門能力建設不足,在后期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中也有些“力不從心”。
超前規劃費力不討好
新建污水處理廠第一年的運行負荷必須達到設計負荷的60%,超前規劃的污水處理廠沒有進水,不可能達到環保驗收標準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2008年起,安徽省開始編制《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投資500億元開展治污項目,環巢湖地區一大批污水處理廠動工建設。2013年,安徽省又要求環巢湖地區新建、改擴建污水處理廠主要出水水質指標要由一級A提升至地表水Ⅳ類標準。
目前,安徽省合肥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20座,運行18座,污水處理率超過96%。然而,環境保護部日前公布的15家掛牌督辦的污水處理廠中,合肥市有兩家“榜上有名”。合肥市也因此被環境保護部定為責任書項目完成最差的城市之一。環境要求如此嚴格的地區,為什么會有兩家污水處理廠存在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采訪。
細雨朦朧中,驅車近半個小時,途經多個岔路和大片荒地,記者從合肥市濱湖新區中心到達被掛牌督辦的污水處理廠之一——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合肥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家污水處理廠和肥西縣中派污水處理廠都屬于環境保護部與安徽省簽訂的2013年國家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項目,因前期工作滯后,未按期完成被掛牌督辦。
在現場,記者看到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儼然是一個工地,指揮部是搭建的臨時簡易房。周邊一片荒蕪,零星地分布著幾座未拆遷的民居,遠處是在建的商品住宅區。
記者不禁疑問,周邊還未開發,并沒有污水等待處理,為什么在建的污水處理廠會被環境保護部掛牌督辦?
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濱湖新區分局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屬于超前規劃的項目,濱湖新區規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均超前建設。“這個項目設計規模為6萬噸,現在安裝的設備處理能力只有3萬噸,另外3萬噸是為以后發展預留的。”
2013年7月,北澇圩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計劃今年7月底完工,具備通水條件。目前,土建已經完工,正在安裝設備。然而,根據項目進度來看,污水處理廠如期運行還有困難。
對于被督辦,合肥市環保局總量處處長夏曉武無奈地說:“超前規劃給環保部門帶來一些困難,環保部門的規定為新建污水處理廠第一年的運行負荷必須達到設計負荷的60%。像北澇圩這樣周邊還未完成開發、連進水都沒有的污水處理廠,根本不可能達到環保驗收標準。”
他認為,城建部門現有的建設規劃很“豐滿”,但不適合環保部門的考核,兩個部門之間沒有配合,“提前建廠,多做了工作卻受到批評”,讓合肥市環保局有苦難言。
“與污水急需處理卻沒有配套污水處理廠的地區不同,北澇圩污水處理廠的工程推遲一兩個月甚至半年,都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項目負責人說。
除了城市整體規劃的考慮,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提前打算也與完成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不無關系。近年來,國家狠抓總量減排,各地壓力很大。一些地區逐漸把重心放在“立竿見影”的工程減排上,提前規劃污水處理廠等減排設施,并把這些提前規劃的項目列入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以完成減排指標。
安徽省已計劃在環巢湖地區建設3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預計污水處理總量僅為8萬噸。合肥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坦言,這些污水處理廠建好后很可能面臨無水可處理的情況,運營成本難以保證。
然而,中西部鄉鎮不同于東部,人口較少,但現在的規定是環巢湖地區每個鄉鎮都要建污水處理廠,“硬指標”和地區實際情況的缺口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難題。
建設被拆遷供電拖后腿
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需要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整體安排,僅依靠環保部門無法推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僅北澇圩和中派兩個污水處理廠工期滯后,巢湖市正在提標改造的崗嶺污水處理廠工期也拖延了一個月。而這種“拖延癥”并非安徽獨有。近日,又有媒體曝出湖南省多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存在嚴重的滯后。
對于污水處理廠集體拖延的原因,湖南省環保廳曾表示,項目進度嚴重滯后的根本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對污水處理廠建設重視不夠,未能積極主動地協調解決問題。造成工程進度滯后的因素也基本相似——拆遷、電網建設和資金等。
而合肥的情況也非常類似。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濱湖新區分局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北澇圩污水處理廠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拆遷,拆遷進度直接影響污水收集管網的鋪設。
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從2013年9月進行管網建設以來,一直都是邊拆遷
邊建設。“目前看仍有一部分地區的管網建設實施不了。”他說。
作為公益性的基礎設施項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需要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整體安排,很多問題僅僅依靠環保部門是無法推進的。比如,電網建設需要供電部門的配合,如果沒有政府協調,供電部門對于公益性項目的態度并不積極。
巢湖市污水處理管理處主任王傳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2013年,他負責的崗嶺污水處理廠開始進行一期提標改造和二期擴建項目。擴建用地中,曾有一個高壓變電站,變電站的遷移和高壓線路改造申請程序繁多,直接導致擴建工程滯后一個多月。最后在政府的協調下,將變電站遷出廠外,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
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外電供應今年4月剛剛得到批復,目前還無法確定何時能供電。“電網不歸地方管理,供電審批程序很復雜,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項目負責人說。
據了解,合肥市屬于華東電網供電范圍,污水處理廠的廠外高壓輸電線路建設需要與總部在上海的華東電網公司溝通。合肥市環保局工作人員透露,為了北澇圩污水處理廠的供電問題,負責項目建設的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工作人員已經去過上海好幾次了。
與供電審批程序同樣復雜的還有項目的資金審批。北澇圩污水處理廠屬于亞洲銀行資助項目,由安徽省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亞行項目辦統一申請資金,并進行招標采購。
2011年,建設部門就規劃了北澇圩污水處理廠,而項目貸款申請進行了兩年。由于資金申請周期長,到2013年年初,北澇圩污水處理廠的貸款得到亞行批復時,建設工期已經很緊張。
污水處理廠的土建和設備招標只能分開,先招土建再招設備,這直接導致設備資金到賬較晚。項目負責人介紹說,有些進口設備6、7月才運送過來,他們將爭取7月底安裝好設備。
“亞行、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審批慢,正常申請周期要5年左右,兩年完成審批已是多次協調的結果。”夏曉武說。
除了貸款審批慢,這些銀行資助的項目對工藝和設備要求非常嚴格。崗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為國開行資助項目,初期設計為PC管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過程中,由于安徽省的廠家不再生產PC管樁,改用了價格相同但質量更好的PHC管樁(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國開行對此不同意,要求重新申請變換工藝設備,施工曾因此一度停滯。
“國開行的規定‘一刀切’,工藝設備不能進行調整。一方面怕施工方偷工減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投資方是外行,不能及時了解環保技術的更新。” 王傳江說。
沒有金剛鉆,管不住管不好
專業能力、人員配置不足,依賴在線監測有風險,處罰力度還不夠
污水處理廠本來是污染治理設施,現在不少污水處理廠反倒成為了集中污染源。環境保護部近期公開通報批評處罰的涉水企業里不少為污水處理廠。與此同時,污水處理廠不賺錢也是業內一個普遍現象。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水平和能力廣受各界質疑,考驗著環保部門的監管能力。
據合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張邦國介紹,合肥市污水處理廠分為事業單位和委托運營,正在運營的污水處理廠資金沒有短缺,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
他拿出了今年剛剛調查的結果,每處理一噸污水,政府投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可以得到0.85元的污水處理費,除去人工、藥劑等費用共0.3元,還有0.55元盈余。如果運營方在前期建設中有投入,整體成本大概為0.5元,仍有0.35元盈余。
濱湖新區塘西河污水處理廠廠長王英也說,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技術,需要通過處理污水養微生物,如果偷排很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死亡,付出的代價更大。
去年以來,合肥市開始對入巢湖的8條河流實行“河長制”目標考核,更是堵住了不達標排放的路。然而,基層環保部門在監管方面仍然面臨技術、人員等困難。
巢湖市環保局負責監察工作的趙新昌反映,環保部門的基層監管能力不足。他介紹說,巢湖市環保局只有15~16個人負責監察,可用車輛只有1輛,人員和配備完全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他的建議是在基層實行網格式管理,比如在每個鄉鎮設立一個監察點,由2~3個人負責。
夏曉武對此十分認同:“目前的環境監管只能到縣級單位,還沒有進入每個鄉鎮。計劃生育、工商部門都有鄉鎮駐點,甚至能進入每個村。而合肥市環保局只有31個編制,人手不夠時甚至要從企業借調。”
專業人員的缺乏也直接影響了環保部門的監管能力建設。以在線監測為例,合肥市所有的污水處理廠都安裝了在線監測,但這對環保工作人員的專業要求很高,不僅要懂環保,還要懂電氣和儀表等。“現實是,一個電表都可能讓環保工作人員眼花繚亂。”夏曉武說。
另一個問題是,基層環保部門對在線監測有些過度依賴。在線監測設備偶爾也會出故障,比如使用一段時間后,抽水口可能有污染物沉積,有時會造成瞬間的數據嚴重超標。
“目前,在線監測的整個流程都需要環保部門監管,從進水濃度到出水是否達標,環保局的總量處、信息中心、監察大隊等多個部門都要對在線監測負責。”夏曉武認為,在線監測只是一種監管的輔助手段,環保部門應該做的是抓住出水口水質,這才是理想的監管模式。
污水處理廠自己找第三方進行在線監測也有弊端。張邦國認為,這很容易導致兩方勾結,對排放數據造假。合理的模式應該是環保部門直接找第三方在線監測,把污水處理廠和監測方分開。
記者了解到,在約束污水處理廠排放行為方面,行政處罰是有效手段,但據記者了解,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還不夠。作為執法部門,地方環保局很難做到對違法情況的重罰。“
對事業單位性質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罰,相當于自己罰自己,都是納稅人的錢。對委托運營的小企業存在一罰就倒的情況。”張邦國建議,委托運營時盡量選擇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