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孟清
垃圾治理是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基礎上的多元治理、全過程治理和綜合治理。從垃圾處理、管理到治理,需要理順政府與公眾之間及其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治理體系,讓垃圾治理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
但垃圾治理面臨來自政府、公眾及市場的固有問題。一是因政府決策失誤、運轉失靈、行政特許等因素導致的行政失當問題,典型現象是行政特許助長壟斷產生。二是因人的“理性經濟人”和“非理性社會人”的雙重心理及其與垃圾治理的一些固有特點交織作用所導致的社會失靈問題,典型表現有鄰避效應、旁觀者效應和搭便車效應,以致出現集體冷漠和集體抵制局面。三是因垃圾特性、不完全競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
垃圾治理體系建設應著力避免和消除以上垃圾治理中的固有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策略:
要建章立約,規范責任主體的行為。健全由法制、集體契約和個人道德操守組成的規范體系,落實污染者負責、治理者獲利、消費者付費、受益者補償與受損者受償原則,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倡導公眾“減量、分類、回收、自治”的行為規范,促進垃圾處理法治化和社會自治。
要劃片治理,縮小治理規模。推行屬地管理和劃片治理,縮小治理范圍與規模,抑制旁觀者效應和鄰避效應,減少被代表和被服務現象,增強區域之間和垃圾處理者之間的競爭,提升行業競爭力,降低外在成本,促進社區自治、區域自治、行業自治和社會自治。
要整合主體,內部化垃圾處理的外部性。整合垃圾排放者和處理者,消除垃圾處理的供求分離,通過垃圾排放的外部不經濟消化垃圾處理的外部經濟。整合不同的垃圾處理作業,捆綁經營盈利與無利的垃圾處理作業,合并外部不經濟性的生產企業與外部經濟性的生產企業,建立健全多措并舉的綜合治理體系,倡導先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再物質利用、后能量利用和最后填埋處置的分級處理原則,均衡發展垃圾治理的各環節。
要公開信息,方便社會監督。堅持程序和實體的信息公開,堅持垃圾處理決策、設施建設與營運信息公開,鼓勵社會監督垃圾治理的各環節,確保公眾擁有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要善用經濟手段,引導垃圾處理產業健康發展。建立科學的垃圾處理行業價格體系,打破壟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證垃圾處理供求均衡,保證處理者合理盈利。完善垃圾收費制度和財政補貼制度,穩步推行垃圾排放按類計量收費辦法,促進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逐步消除供求分離。制定可操作性強的生態補償辦法,保證補償費收支平衡,補償處理設施周邊發展機會的損失,減少鄰避效應。建立產權確認與交易平臺,對垃圾處理服務性產品進行確權,減少垃圾排放與處理的外部性。
要堅持市場導向,避免行政失當。以市場為導向,整合垃圾處理產業鏈,減少政府干預,將政府干預限制在社會失靈或市場失靈的場合,并依法進行干預。在公共部門引入競爭機制,如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同臺競爭,并公開成本,降低政府行為的外在成本。建立健全公共部門經濟激勵機制,提高公共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作者單位: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