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措施與行動
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打好省控重點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攻堅戰。按照省政府確定的“2015年底前省控重點河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的目標,堅持每月對全省水環境形勢進行研究,每月對省控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情況進行通報,針對突出環境問題,采取現場督辦、獨立調查、重點督查、約談、限批等一系列措施,打好“組合拳”,督促地方政府落實治污責任。先后組織對9個斷面開展了獨立調查,對部分長期超標斷面的15個責任縣(市、區)涉水建設項目實施了區域限批,對9個超標斷面實施了掛牌督辦,對5市16個縣(市、區)政府負責同志實施了約談。截至2015年12月底,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Ⅴ類標準(主要指標COD≤40mg/L,氨氮≤2mg/L)評價,100個省控斷面中,僅濟南市小清河辛豐莊1個斷面水質尚未全面達標(COD達標、氨氮超標0.95倍),省控重點河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在國家組織的2015年度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中,我省分別獲得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淮河、海河考核“八連冠”和“六連冠”。
深入推進南水北調沿線水質保障和小清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組織開展調水沿線突出環境問題“拉網式”大排查,會同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開展現場督查,督促沿線各市開展隱患排查、水質監測和安全防控,全力保障調水水質。2015年4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啟動春季調水,累計調水超過60天,調水量3.2億立方米。
繼續推進解決城市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在全省開展城市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專項調查,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省城市(含縣城)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隨手拍”活動,充分發揮公眾和媒體監督作用,及時發現新的污水直排口并實施掛牌督辦。截至2015年底,1400多家涉水企業完成污水排放口信息公開規范化改造任務;列入省政府第二批掛牌督辦的125個直排口全部完成整治任務。全省已建成和修復人工濕地230多座,總面積達66萬畝。深入推進河流底泥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攻關,沂河沂水段示范工程如期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大力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成了全省17個設區城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分和報批工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指導意見》和《重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申請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辦理流程》。有序推進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加強入海河流綜合整治。
城市空氣環境
基本狀況
2015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76μg/m3,同比改善7.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131μg/m3,同比改善7.7%;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為45μg/m3,同比改善23.7%;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為41μg/m3,同比改善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