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地,用手抓一把黑黑的泥土,幾乎能攥出油來;這是一片獨特的島嶼,“一島兩國”分治,在世界內陸島中獨一無二。黑瞎子島,自從回到祖國的懷抱,就以其獨特的身世和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激起國人的好奇。近日,心砰砰地跳著,眼睜得大大的,海峽兩岸的幾十位記者踏上了這片神往已久的土地。
跨過烏蘇大橋,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樹,是草,是花,是水,是濃濃的綠色,是一望無際的濕地。樹不大,但到處郁郁蔥蔥:草不高,但茂密地遮蓋了黑土地;花很小,一叢叢、一簇簇地怒放著;水不深,一汪汪的清澈見底。這就是所謂的“第一眼美人”?不對,第二眼第三眼第N眼細細打量,更能發現到她的綽約和旖旎。水里長著迷你的睡蓮,葉子只有碗口大小,花兒更是嬌小可愛,羞澀低調地靜靜綻放,似乎有意躲避游人的目光。她們的鄰居、叫不上名字的小魚卻不膽怯,在睡蓮一旁盡情地搖著頭擺著尾,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島上棲息著大量珍稀野生動物,能叫上名字的就有丹頂鶴、黑鶴、鴛鴦、鴻雁等,特別是夏季,一群群鳥兒在這里繁衍生息。也許鳥兒也怕人,也許我們來得不是時候,除了水里的野鴨,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鳥的影子,遺憾中有些失意。
離開祖國七十多年,黑瞎子島并不曾被中國人淡忘。祖國掛念著她,就像母親思念著自己的游子。但黑瞎子島這個名字出現在中外媒體的聚光燈下,卻是十幾年前的事。當時中俄兩國為劃分邊界進行談判。消息傳來,很多人熱切期盼黑瞎子島盡快回到祖國懷抱,急切想知道黑瞎子島在哪里、有多大、什么樣、有沒有熊出沒?到底跟黑瞎子有什么關系?
慢慢的,黑瞎子島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來,人們逐步知道了它的各種信息。黑瞎子島又稱熊瞎子島、撫遠三角洲,是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一個島系,因處在中國陸地的最東端,因而被稱為“華夏東極”,面積還真不小,有335平方公里,有大片的陸地和濕地。東北人把熊叫做“黑瞎子”或“熊瞎子”,以前有黑熊、東北虎等很多動物在島上出沒,于是就有了“黑瞎子島”這個名字。
漫步在黑瞎子島上,你會感覺到,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是親切的,好像似曾相識,又像久別重逢。是呵,這原本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方沃土,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地。上世紀初,中國的漁民在這里活動,漢族和赫哲族的15戶人家上島居住,安家落戶,狩獵捕魚。然而,在八十多年前,這塊中國的土地卻被蘇聯占去。直到十二年前,中俄達成了關于黑瞎子島的協議,雙方邊界爭議才塵埃落定。直到八年前,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舉行界碑揭幕儀式,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171平方公里的土地歸屬中國,而另外164平方公里的島嶼劃歸俄羅斯。從此,一道長長的鐵絲網和十幾個界碑,劃定了“一島兩國”的格局。
站在高高的“東極寶塔”上極目眺望,“華夏東極”的沃野盡收眼底。“大好河山”!一個看似平常的詞語,此時此刻卻強烈地縈繞在腦海里。
雖然因黑瞎子而得名,可如今島上卻很難看到黑瞎子的蹤影。熊大熊二們都去哪兒了?其實,它們并未走遠,俄羅斯境內的島嶼上,就有它們生活的印跡。在我國境內,有人曾在夜晚拍攝到一只黑熊在覓食的情景。還有人拍攝到東北虎從俄羅斯那邊跑到我國境內“逍遙游”。跨國生存,成了黑瞎子島“原住民”的生活特征。這也說明,我國境內優良的生態環境依然適合熊大熊二們居住。只要“光頭強”們不去打擾,熊大熊二們就會在本屬于自己的領地上悠哉游哉、生生不息。
雙手撫摸著大理石的界碑,聯想到黑瞎子島的前世今生,記者心里別有一番滋味。國土得來不易,每一寸都需要格外珍惜。今天的黑瞎子島雖已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保護生態,留一張白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黑瞎子島雖然是一個寶島,但不能把它當成“聚寶盆”“搖錢樹”而過度開發,我們的使命,就是珍愛、呵護、涵養,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方肥沃而美麗的處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