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潮鳴寺巷東河邊近日出現了一個新設備——智能型自控截污系統。當降雨超過預算值時,系統就會向安裝在污水管口的閘門發布關閉指令,同時也會給管理人員的手機發送信息。這樣在雨天污水就不會回流到河道或是河水沖進污水管道了。這是杭州市在剿滅劣Ⅴ類水中所用的人工智能設備之一。
三年來,杭州經過“五水共治”已完成71條垃圾河、277條黑臭河治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剿劣”戰場上,杭州市各級治水工作人員苦戰加巧戰,把電子標簽、機器人、APP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各條戰線,取得了良好成效。
電子標簽來“站崗”
杭州市現有鄉鎮級以上河道1845條,另外還有小溝小渠8696條,長的幾十公里,短的幾十米。要管好這些河道、溝渠時時刻刻的排污情況,光憑人力是不夠的,怎么辦?向人工智能要力量。
上城區有中河、東河、貼沙河、新開河、新塘河5條較大河道,其中,中河全長8594米。
上城區試行以電子標簽代替人力,全天候、全方位在河道和窨井蓋上“站崗”。利用電子標簽可全天候監控河道污水滿溢、預測污水管道堵塞問題,及時、準確感應晴天偷排污水等情況,并報警通知后臺。后臺工作人員根據報警數據快速診斷、科學處置。
今年以來,上城區已建設150個電子標簽通訊基站、200個河道排污口標簽、4300個窨井蓋標簽,基本覆蓋了轄區范圍內所有窨井蓋和河道排污口。
前不久,在望江路一個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員偷排污水,被河道排污口電子標簽感應到了。“下午3點20分,平臺接到報警。幾分鐘后,我們就趕到了現場,當事人都沒緩過神來。”上城區市政園林管理所排水科科長譚鳴宇笑著夸獎這個“神器”。
同時,上城區升級全方位智能監控系統,盯牢排污情況。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采集匯總全區河道、溝渠、古井等處的監測數據,在河道沿線重點位置安裝并升級高清監控探頭,還配備了37個智能探頭,一旦發現河道出現大型雜物,就會智能報警。上城區城管局指揮平臺操作員童瑀瑾介紹,智能探頭啟用以來,已經檢測到60多起違章洗滌、河面漂浮物等情況,都及時進行了處理。
水下機器人去“巡邏”
“站崗”的有了,那么河道水面下和地下管道有污染問題怎么辦?
“江干區采荷街道轄區有貼沙河、新開河、官河、灘河、江干渠5條河道,目前水質都達到Ⅴ類及以上,可水面下的排污口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采荷街道副主任鄭健說。
今年3月初,采荷街道引進了杭州市第一個水下機器人,助力治水工作。機器人能下潛深度100米,可控距離300米,配備專業聲吶系統、高清攝像機、大功率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可從水下不同方位拍攝影像,收集數據,并形成視頻資料傳輸至后臺。機器人可在高度危險環境、被污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長時間作業。
4月29日,采荷街道日常河道巡查人員發現官河水面以下疑似有排污口在排污。于是,第一時間出動水下機器人進行排查。機器人在河底不斷地移動,變換著視角,從不同方位拍攝影像,收集數據。
地面上,幾位工作人員通過與機器人相連檢測車上的高清晰液晶顯示屏,觀看水下實時傳輸過來的畫面。順著污水水流,機器人一路向下探測,在官河10號口的位置,機器人發現了排污水的口子,原來是附近一個小區內有居民私自把生活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管道中。了解情況后,有關部門立即進行排查處置。
據了解,自啟用機器人以來,采荷街道已發現水下水底殘枝20余次,發現水下排污口3處。
APP搭“橋梁”
5月18日,一村民發現西湖區靜寺浦河道有黑水流入,馬上通過杭州河長制APP拍了3張照片上傳。很快,河長吳國衛進行了回復并前往調查,發現當地一個環衛站有污水溢出,并及時進行了處置。
如果把電子標簽、機器人看作“剿劣”工作中的硬件的話,那么先進的治水管理系統就是軟件了。杭州河長制APP,是杭州推出的構建信息公開、投訴建議、社會評價等信息量管理的重要“橋梁”。
通過河長制APP,實現了河長制信息的全公開。全市1845條鄉鎮級以上河道的信息、河長信息、水質監測數據、一河一策等,全都能在APP上查到。
通過河長制APP,實現了河長制管理流程的扁平化。公眾可以通過APP直接一鍵查找和聯系河長,進行投訴建議,有效解決信訪層層傳遞的問題。河長接到網絡投訴后,要在5個工作日內快速響應、及時處理,并接受公眾評價。
通過河長制APP,實現了河長履職監督全公開。在APP上,公眾可以看見河長巡河記錄、河長問題反饋、河長治水成效等各種相關履職信息。據統計,目前在APP上,河長履職電子簽到率、巡河記錄上傳率均達95%以上。
杭州市河長辦的陳天力表示:“下一步,杭州市將加大對智慧管理體系建設的投入,升級現有智能設備、智能工具,讓人工智能進一步在‘剿劣’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