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藍色星球永葆清澄底色
2023年,浙江省臺州市申報的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項目,從全球25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標志著中國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獲得了國際認可。
塑料污染因其數量多、危害大、持久性強的特點,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治理難題,正使地球陷入巨大的塑料污染危機,嚴重影響到全球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各類污染的匯入地。從南極北極冰山,到馬里亞納海溝,塑料污染已蔓延到地球的角角落落。當前,中國同樣面臨著海洋塑料污染的嚴峻挑戰。海洋垃圾已成為中國公眾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強烈的污染問題之一。
2022年3月,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續會通過了《終止塑料污染決議(草案)》,旨在推動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近年來,中國沿海地區和有關部門著力強化海洋垃圾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長效機制,讓中國沿海地區水更清、灘更凈。經過多年努力,監測顯示,中國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和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處于中低水平。
創新治理是中國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特征。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協同推進,為海洋塑料污染等領域的治理創新提供了豐厚的實踐土壤、充分的要素保障、濃厚的創新氛圍。“藍色循環”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了海洋塑料“從海洋到貨架”的全過程可視化追溯,將塑料再生循環產業鏈各利益相關群體都納入到行動中來,形成了一個精巧的閉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指出,“藍色循環”項目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創新性非常顯著,也是榮獲“地球衛士獎”的關鍵因素。
“藍色循環”的創新之舉,是中國政府、民間共同發力,積極保護海洋的生動寫照和精彩例證。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讓上千名漁民陸續加入到“漁船打撈垃圾”行動中,他們出海既捕魚又“捕垃圾”,化身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減塑”達人,讓“無塑海洋”的理念在海南廣泛傳播。廣州市南沙區組織開展紅樹林區域的凈灘活動,將撿到的塑料垃圾做成絲巾等文創產品,贈送給參與活動的公眾,讓公眾成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宣傳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今年6月份,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加快構建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體系,通過委托運營、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海洋垃圾治理和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探索更多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也將催生更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創新模式。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全球戰塑”,發出了守護藍色星球、共塑綠色未來的共同呼聲。中國一直是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踐行者,也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探路者與貢獻者,始終愿與世界各國一道,同謀海洋減塑治塑之舉,同走海洋綠色發展之路,同筑海洋生態文明之基,讓藍色星球永葆清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