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建智慧城市投資或達5000億元 避免六錯誤
2009年,IBM 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近年來,作為一種城市治理的理念,“智慧城市”已經日益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接受和認同并成為國際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全球也掀起了一股實實在在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毋庸置疑,中國是其中的主力軍。目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相繼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舉措。據有關業內人士估算,上述300余城市“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而隨著日后更多城市上馬智慧城市建設,“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啟動2萬多億的產業機會。
如此多的城市同時建設“智慧城市”,表明我國各地政府官員頭腦靈活,能夠迅速追隨全球發展趨勢,愿意接受并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促進當地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少數地方政府并未經過慎密的考慮,而是盲目的隨波逐流。筆者以為,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每個城市擁有不同的基礎條件并面臨著各異的特殊情況,因此,各地的建設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應該因地、因時制宜地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智慧城市”。在此過程中,決策者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盡量避免出現如下的問題。
一、 貪大求全
“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建設智慧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城市長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然而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方,“智慧城市”也不例外。但是從目前全國各地已經出臺的“智慧城市”規劃或建設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地政府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依靠‘智慧城市’來包打天下”的心態。其實,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建設智慧城市的時候,并沒有像中國各地一樣貪大求全,而是有所側重地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比如交通、能源、醫療等等。
二、 不計成本
“智慧城市”固然好,但作為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必然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目前已出臺的規劃或方案中可以看出,各地“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少則數十億、多則上百億甚至數百億。問題在于,對于如此數額巨大的投資,各地決策者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是經過嚴肅認真的成本收益分析,還是腦袋一拍、“計上心來”?恐怕屬于后者的居多。因為建設智慧城市在給老百姓帶來福祉的同時也提升了政府官員的政績,而且中國的官員尤其是主要領導可以主導當地的決策。相比之下,國外城市要推出一項決策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程序并得到當地百姓的同意。因此,他們在建設智慧城市的時候,只能側重解決某方面的問題,投資額自然不會太大。
三、 重復建設
長期以來,由于定位不清以及部門利益、地區利益等種種原因,我國各地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往往是自成體系,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部門都分別建有各自獨立的一整套系統,但各系統之間往往缺乏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智慧城市是一個建立在信息基礎之上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和集成共享是城市智慧化發展的基礎前提和價值所在。建設智慧城市必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打破各系統獨立建設、條塊分割和部門分治的局面,促進信息集成共享與互聯互通,實現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
四、 重智輕慧
建設智慧城市,既要注重智更要注重慧。智慧城市之所以是電子城市、信息城市的高級階段,就在于其更加注重慧。“智”即城市的“智商”,指的是先進的技術;“慧”指的是“靈性、人文化、創造力”,即城市的“情商”,必須重視人的需要。城市是給人建的,也是給人用的,所以智慧城市也應該是一座人會用的城市。因此智慧城市的智和慧要協同發展,利用技術提高城市的“智商”,關懷人的需要來提高城市的“情商”。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大多只是從技術應用層面關注城市“智”的建設,而忽視了一個城市“慧”的營造,結果變成智慧城市只是把城市變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運行系統或龐大機器而已。
五、 缺乏特色
“智慧城市”是個新鮮事物,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領導干部對其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就是“買電腦、鋪網線、上系統”,因此不少地方的建設方案或規劃就是簡單的“依瓢畫葫蘆”。其實,“智慧城市”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其內涵必然是不同的。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沒有現成模式可照搬,需積極創新,積極探索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各城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水平、地理位置、文化底蘊等多種因素,因時因地制宜、有側重地制定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
六、 忽視安全
“智慧城市”雖然是由IBM 提出,但做規劃、買設備是否必須是IBM的?大型企業、政府機構與國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如何保障涉及國家安全信息、地方政府信息、企業商業秘密等不被泄漏和如何保障個人隱私信息,也是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目前,有些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時“不買對的、只買貴的”,嚴重依賴國外廠商,甚至打算依托國外廠商建設城市重要領域的信息系統。對此,幾位中科院院士就曾聯名上書國務院,呼吁“國家命脈的系統不能由外企掌握”。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也曾明確提出,要警惕“智慧地球”的概念炒作以及可能導致的國家信息戰略安全。我們必須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注重推廣國產軟硬件及解決方案,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朝著自主可控的方向發展,提升產業安全度。同時要在應用模式、城市管理及服務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發展新模式。(武鋒?? 國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