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信息消費,養老、醫療、保健消費,環境消費等新業態,扶植社區消費、團購消費等新模式;改善消費環境,推進流通環節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降低消費品流通成本,加大食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確保品質安全。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著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切實保障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發揮政府投資對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調整預算內投資結構,大幅壓縮用于一般競爭性企業項目投資,適當減少可利用社會資金的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集中力量辦大事;深入貫徹落實“新非公36條”,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確定重點投資領域,加快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支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等;推進投融資渠道市場化,通過發展非銀金融和非貸融資來實現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市場化,提高全社會融資效率。
充分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保持傳統出口優勢,同時形成以技術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帶動關聯行業出口的新模式,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加強與相關國家與地區的自貿區建設,穩固推進投資協定談判;全面推進上海自貿區建設,探索改革新路徑,推進服務貿易增長,擴大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強對走出去的宏觀指導與服務,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積極性,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加大對國際大通道內外互聯互通建設的協調力度,積極推進“兩個絲綢之路”戰略,推動“兩個經濟走廊”建設。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一是下決心從體制上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化解產能過剩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方面是完善市場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手段,通過優勝劣汰,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是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等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形成更具競爭力、更具優勢的主導產業,從根源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通過成本壓力迫使落后產能退出市場;通過國際產業轉移,向海外輸送部分過剩產能;大力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環保、現代服務業、新能源產業發展,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二是加大環境治理與保護生態工作力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將生態指標納入政體考核指標體系;落實和完善大氣污染治理計劃及配套政策,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整治,重視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三是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注重產業區域間梯次轉移;加強跨省區、跨流域、跨行政區協作與共建,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點的經濟圈與經濟帶;正視不同區域間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差距,積極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通過財政支付轉移,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積極穩妥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抓緊修改完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動出臺戶籍、土地、資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地編制和實施本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不同區域開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城市化試點;提高東部地區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推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閆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