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與2013年,宏觀經濟增長上半年均呈現逐季回落走勢,國家為實現穩增長目標,不得不于年中集中頒布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支持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2014年,在低通脹的有力條件下,建議有關部門未雨綢繆,年初便將政策重點向穩增長適度傾斜,提前著手、爭取主動,盡快落實今年規劃的投資、消費、外貿等方面促進政策,極引導社會預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加大財政政策對穩增長的支持力度,在當前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應加快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合理調整使用方向,可重點用于應急和民生領域,繼續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投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管網改造等在建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一批現代煤化工、核電、水利等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帶動性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著力推進短板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財稅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二)適度靈活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保證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隔夜拆借利率穩定在3%左右;通過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來把握外匯占款增長情況,根據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供求形勢,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規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充裕。
(三)以城鎮化為抓手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一是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二是借助高鐵發展契機,實現城鎮化帶動有效需求增長;三是改革相關制度,釋放消費需求。
(四)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有企業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屬于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地方和部門可以授權操作,可考慮近期加快推進,尤其應重視通過市場化途徑,對于長期虧損、負債經營的國有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擴大民營資本準入范圍與領域,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降低金融風險;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關系,打破價格壟斷,促進民營資本進入資源、能源性行業。
(五)加大宣傳,重視輿論引導工作。首先,引導社會工作客觀認識經濟指標含義與其各自反應的經濟情況,承認季節性差異的存在。其次,明確指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進入潛在增長率下行區間,經濟溫和減速屬于客觀規律。再次,各項經濟指標仍處于合理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總體可控。最后,明確政策信號,穩定社會預期,加快改革,提振市場信心。(閆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