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投放偏快、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短期外債增速較快、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這些都是人們廣為關注的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昨天,央行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對這四大焦點問題一一做出了解讀。
信貸增長緣何過快
信貸增長過快已成為一季度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今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0.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一季度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2568億元,同比多增5193億元。其中,票據融資、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同比多增2039億元、1169億元和1753億元。李超認為,這種狀況主要緣于三大原因:一是較快的經濟增長引發出大規模貸款需求;二是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造成了央行外匯占款較快增長,市場流動性較多;三是商業銀行為了提升資產收益和股東回報,傾向于增加貸款。
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有何“實招”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額高達8751億美元,貿易順差為233億美元,國際收支的平衡問題再次成為熱點問題。李超表示,中國政府對此問題高度重視,會采取四項措施來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發揮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通過內需和外需協調拉動,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實現進出口的基本平衡。適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合理引導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四是積極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開發,充分利用好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1561億美元短期外債 會否引發風險
有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末,我國外債余額為2810.5億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比2004年末增長13.6%。其中,短期外債余額為1561.4億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329.4億美元,占到外債余額的55.6%。李超認為,貿易信貸的增長是短期外債占比增長的主要原因,對短期外債增長的貢獻度達到77.1%。去年末我國貿易信貸余額較2004年末增長了28%,在外債余額中占比32.3%。而貿易信貸的較快增長與進出口貿易的大幅增長是直接相關的,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同時貿易信貸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進出口企業利用延期付款和提前收匯等方式來防范匯率風險的意愿較強。
那么,短期外債的大幅增長會引發金融風險嗎?對此,李超認為,我國的短期外債風險是基本可控的。由于外匯儲備充足,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率始終在國際標準安全線內。而從短期外債的構成來看,貿易信貸所占比重較大,大多具有真實貿易背景,因此一般不會出現資金大進大出的局面。而且,通過外債預警系統的建設,我國正積極防范外匯金融風險。
下一步貨幣政策有何打算
針對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等問題,李超表示,央行正加強對銀行的“窗口指導”,要求各行注意把握信貸投放進度,防止大的波動;強化資本約束,樹立持續穩健的經營理念;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著力調整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既要嚴格控制對過度投資行業的貸款,又要加強對經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加強業務創新力度,防范利率風險;關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信用風險,提高辨別風險的能力;發揮票據融資在支持中小企業和流動資金貸款中的積極作用,防范票據融資風險,促進票據業務健康發展。
此外,央行也將密切關注已出臺政策的實施效果,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促進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供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