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五月份中國CPI同比漲3.4% 創兩年來新高 預期再次加息調控  -中國通過電力加價 減少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鉆井將零排放 -中國新特區下一站:武漢長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區:優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稱東線石油管道至中國支線造價超4億$ 伊朗希望在華儲油 -中國南方洪澇災害已造成1063.8萬人受災 71人死 將再遭暴雨襲擊 -制止擇校費是城市義務教育治理重點 國民受教育水平將明顯提高 -央行新規:切斷恐怖融資鏈條 包括安理會決議所列恐怖組織 全文 -中國城市環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問題 06年城市環境考核結果發布 -中國航空打造西部空中絲綢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開辦入境口岸簽證 -新車船稅7月起征繳 稅額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欲270億美元收購同行 美國鋁業謀全球霸主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1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在大宗商品價格走強的推動下,全球金屬行業的整合一直暗流涌動。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美國鋁業(Alcoa)周一宣布,在歷時近兩年的并購談判失敗后,將以每股73.25美元的現金和股票出價,向加拿大鋁業公司阿爾坎(Alcan)發起價值27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此項收購如果成功,將締造一家全球最大的鋁業生產商。

美國鋁業表示,其現金和股票收購要約的出價,較阿爾坎在紐交所最近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高出32%。阿爾坎鋁業每股股票可兌換成58.60美元現金及0.4108股美國鋁業股票。美鋁對本次收購企業的總估值為330億美元,其中包括60億美元的債務。

如果雙方能順利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將控制全球氧化鋁及初級鋁產品市場約25%的份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鋁業公司。美國鋁業預計,并購交易完成后,將在第一年內增加公司的現金流與每股盈余;合并三年后,每年節省的開支將達10億美元,特別是在熔煉、精煉和銷售領域,以及工廠及采購成本方面;一次性實施成本節省可能達約10億美元。交易產生的大筆現金流有助于公司迅速支付并購交易產生的相關債務。美鋁計劃在2007年底之前完成此次收購,合并后的公司將在蒙特利爾和紐約擁有兩個總部。

“我們相信這項交易能獲得批準。”美國鋁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蘭·貝爾達(Alain Belda)說。貝爾達稱,美鋁已與數個反壟斷監管機構進行了磋商,并與主要城市的政府官員交換過意見。

貝爾達說,來自俄羅斯、中國、印度以及中東地區的一些鋁業界后起之秀正在全球市場上迅速擴張。與阿爾坎聯姻將使其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該報價提出之前,兩家公司曾就一系列潛在交易進行了近兩年的討論,去年秋季還舉行了董事會層次的合并談判,但以失敗告終。但貝爾達堅信兩公司的合并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能給雙方股東及全球客戶創造出巨大價值。因此美國鋁業選擇直接向阿爾坎股東發出收購要約。

為了安撫加拿大國民,美國鋁業還重申了該提議對加拿大方面的益處,包括增加在蒙特利爾的工作崗位,及斥資數十億美元實現企業現代化和業務擴張。

阿爾坎公司則表示,董事會將對要約進行考慮,審視對公司股東和其他相關方利益的影響。在董事會審查要約并給出正式建議之前,阿爾坎建議股東不要作出任何決定。

美國鋁業和阿爾坎鋁業2006年收入合計540億美元,在67個國家共有18.8萬名員工。去年8月,俄羅斯鋁業以300億美元收購了規模較小的本國同業烏拉爾鋁業(Sual),在規模上已與美國鋁業相差不遠。

分析師認為,加拿大鋁業的價值長期以來被低估,收購的發生不可避免。不過業界認為,一些礦業巨頭也可能加入競購的行列,比如俄羅斯鋁業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等。近期,市場還推測必和必拓、力拓及其他礦業巨頭可能也會計劃收購美國鋁業或阿爾坎鋁業,以鞏固這些礦業巨頭在鋁市場中的地位,同時阻止競爭對手收購現存的少數幾家目標企業。

受此并購消息的影響,紐約股市周一收盤時,美國鋁業公司股價上升8.3%,加拿大阿爾坎鋁業公司股價則猛漲了34.5%。

來源: 中證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中國首列國產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年底將竣工下線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澇已致66死12失蹤 近900萬人受災 降雨仍將持續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