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外資銀行改制設立法人銀行 今后將調整外資入股金融業限制
近年來,外國銀行紛紛來中國開展業務。
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一周年,在華外資銀行經營成果豐碩。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漆艱明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到今年10月末,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1%,銀監會已經批準了21家外資銀行將他們在中國境內的分行改制為法人銀行,同時我國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積極進行跨國發展合作。漆艱明還表示,未來將適時、適度調整外資入股我國金融業的限制。
6家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
漆艱明說,銀監會積極兌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取消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外資銀行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向其客戶提供人民幣服務;在華外資銀行的市場格局由分行主導向法人主導過渡平穩。截至今年10月末,有21家外資銀行獲準將其在中國境內的分行改制為法人銀行,其中13家已完成改制并開業,8家正在改制籌建中。
此外,中國還向外資銀行開放了中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目前,6家外資法人銀行已獲準并陸續開始向中國境內公民提供人民幣服務。同時,為落實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我們推動了銀行卡業務的開放。目前已批準匯豐銀行(中國)等5家外資法人銀行經營銀行卡業務。它們在滿足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銀行卡業務相關技術標準后,將可正式開辦銀行卡業務。
外資銀行資產1539億美元
漆艱明說,在華外資銀行總體發展比較穩健,業務經營也較活躍,資產負債增幅較明顯,本外幣業務都獲得了較大發展。截至今年10月末,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1539億美元,占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2.24%。各項貸款余額88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8%;各項存款508.7億美元,同比增38.47%;外資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0.59%。
截至2007年10月末,已有35家境外機構投資入股23家中資銀行,入股金額達210億美元。
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10月末,我國有在華外商獨資銀行20家,下設分行95家;合資銀行有3家,下設5家分行和1家附屬機構;外商獨資財務公司3家;另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72家外國銀行設立了130家分行。
9家外資機構入股國有銀行
引入戰略投資者是我國大型銀行改革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工行、中行、建行、交行4家實施股份制改革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實現“引智”和“引制”為目標,分別吸收了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9家外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其中既有國際一流商業銀行,也有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
漆艱明介紹說,4家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后,通過股權紐帶與其結成了較為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以2006年為例,這些外資金融機構與上述4家銀行共啟動了53個不同領域的305個合作項目,通過75個培訓項目為4家銀行培訓員工達1萬多人次,不僅在業務上為4家銀行帶來了直接效益,為4家銀行的發展積累了重要后備力量,而且為4家銀行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和提高業務水平起到了“催化”和“助推”的良好作用,有效提高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公司價值。
目前,這4家銀行綜合競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不斷縮小。到2007年第三季度末,4家股改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已經基本達到了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資本充足率顯著提高,不良貸款比率穩步下降。
商業銀行加快“走出去”
今年以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根據自身定位和發展戰略,在國家政策和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漆艱明介紹說,最近,工商銀行已經成功收購了印尼的HALIM銀行,并積極籌劃通過并購和新設機構等多種方式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增設營業機構。中國銀行將“走出去”與綜合經營戰略相結合,通過在中國香港的子公司整體收購了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作為參與國際金融租賃業務的平臺,其英國附屬行也已順利開業,在英國形成了子行、分行并行的經營模式。
同時,建設銀行收購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后,實現了中國的港澳市場的跳躍式發展,并成立了澳大利亞代表處,同時開始在越南申設機構。交通銀行也已獲準在德國、澳門等地成立分支機構。此外,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紐約分行設立的申請,最近也得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
鼓勵填補金融服務空白區
在談到今后對外資銀行的監管思路時,漆艱明說,銀監會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監管:
一是適時、適度調整外資投資入股金融企業的限制,積極推進區域金融開放與合作。同時,繼續引導外資銀行合理布局網點,中西部地區設立分行的申請優先審批。
二是全面推行外資銀行風險監管框架,以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為基礎,監測分析外資銀行跨境資金流動,監控大規模、非正常跨境資金流動,提升風險預警和評估能力。同時,密切跟蹤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動態,關注外資銀行流動性變化情況。
三是按照高風險多監管、低風險少監管的原則實施個性化監管,激勵外資銀行根據中國市場實際情況不斷改進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確保管理能力與業務發展相協調。
漆艱明說,銀監會繼續鼓勵和引導外資銀行向銀行業金融服務空白地區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鼓勵外資金融機構以多種方式參與我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促進中資銀行綜合競爭力的增強。(田 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