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賺錢效應”轉“虧錢效應”,基民“青眼”轉“勢利眼”。
自今年2月份以來,證監會連續7周批準發行新基金,數量共達25只。目前正處認購期的有近10只,還有10多只基金等待進入各銀行的基金發售“排隊系統”。
理論上講,如此眾多的股票基金將為市場帶來千億增量資金,但從現實發售情況看,這一數字不過是“紙上談兵”。
銀行基金“老”勝“新”
“背靠銀行好乘涼”,銀行系基金公司因為有強大的銀行銷售網絡支撐,新基金發行較為順利。
不過,同為銀行系基金公司,浦銀安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募集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據浦銀安盛基金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謝雯昨日告訴記者,旗下價值成長基金在3月10日正式發行,首日募集額度大約為1億多元,其中90%的銷售額度來自于浦發銀行渠道。這之后,銷售情況每況愈下,每天銷售額度大約為幾千萬元。截至上周五,發行時間達兩周的這只新基金銷售規模僅為6億元左右。
“主要還是目前市場情況低迷,基民信心不夠導致的。”謝雯解釋稱。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銀行系基金公司,浦銀安盛尚無過往投資業績可供市場參考,基民不買賬。
東吳基金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莊期逾對記者表示,公司旗下的東吳行業輪動基金銷售3月17日正式發行,僅華夏銀行的銷售渠道已經超過了15億元。東吳基金旗下老基金在最近一輪市場調整中表現明顯抗跌,盡管3個多月的業績表現不能說明長期業績,但基民寧愿相信自己的“短視效果”。
新基民看熱鬧,老基民摸門道。中國銀行上海某營業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銷售成績只能用很慘來形容。不過,從上周開始,有一些客戶開始進場抄底。同時,一些老基金的銷售超過了新基金,如景順長城、博時基金以及一些指數基金成為最近新寵。
債券基金不溫不火
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成為新基金發行主力。盡管,“股冷債熱”恰恰說明市場形勢很不妙。
交銀增利基金不但在首周募集額度超過38億元,更是以超過68億元的募集規模成為近期佼佼者。
各債券基金的發售情況不盡相同。中海基金市場部工作人員王知對記者表示,公司旗下的穩健收益基金銷售情況比較冷淡,截至目前銷售僅幾億元,離募集上限還遠遠不夠。
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渠道客戶經理表示,目前基金銷售“確實是比較困難”。
“投資者信心更差了,根本沒有主動來買的客戶。相對而言,債券型基金的銷售比較有賣點,但整體情況還是偏差。”中國建設銀行上海某營業部客戶經理趙軍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