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的小型會議室內,首席代表冼楚平語氣堅決地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不會從海際大和證券撤資。”相反,大和證券對于海際大和證券的未來還有著更為長遠的打算。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大和證券欲從其旗下的合資券商海際大和證券有限公司撤資,理由不外乎經營狀況不佳和與中方的合作存在問題。
海際大和證券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由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日本大和證券共同出資組建。其中上海證券所持股權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67%,日本大和證券則占33%。公司的業務范圍目前包括股票、債券承銷,外資股的經紀,債券經紀業務和自營。
冼楚平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海際大和證券成立以來,運作狀況的確非常不好,“公司一直不賺錢”。“合資公司成立的時候,正好趕上股權分置改革,一切融資活動都暫停了。此后,雖然A股市場回暖,但由于合資券商在業務范圍上受到嚴格限制,盈利情況沒能出現太大的改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際大和的經營狀況有所好轉,已經有一些投行業務在進行中。”冼楚平表示,實際上沒有寄希望于合資公司能夠帶來多少盈利,因為目前合資券商在業務范圍上還受到嚴格限制。同時,外方在與中方的合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理念。
盡管合資公司的經營狀況并不盡如人意,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不好”,但冼楚平依然對撤資傳言給予了堅決否認,表示目前不會從海際大和證券撤資。
一邊是并沒有寄希望于從合資公司中賺錢,一邊卻又明確表態不打算撤資,日本大和證券參股海際大和的真正意圖又是什么呢?
冼楚平的一番話解開了記者心中的疑惑。“參股海際大和,開展投行業務實際上表現出了我們的一個態度,那就是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并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冼楚平向記者表示,我們更加看重的是下一步監管部門能向合資券商放開更多的業務領域,并最終允許外資控股擁有一家證券公司。
冼楚平透露,大和證券已經制定了一個到2012年的中期計劃,可以概括為“三個一千”:第一個“一千”是亞洲區的大和證券下屬員工達到1000人;第二個“一千”是公司收益達到1000億日元;第三個“一千”是在亞洲市場的直投業務規模達到1000億日元。
“大和證券在亞洲地區的直投業務將由其下屬全資子公司負責,而中國將成為直投業務開展的重點地區。”冼楚平告訴記者,在中國市場的第一筆直投業務已經完成,數額為300萬美元。目前,第二筆投資也很快將完成,而此次規模將達到1000萬美元,目標是一家中國物流公司。
據了解,大和證券此次面向亞洲市場的直投業務,將主要關注物流、醫療、食品、IT以及制造業,投資周期大約在3至5年。
除了直投業務外,冼楚平表示,目前大和證券正在申請增加QFII額度,由原來的5千萬美元增加到5億美元。目前5千萬美元的QFII額度全部都是公司自用,而申請新增的額度將主要用于在日本境內發行A股的基金產品。據冼楚平介紹,從之前在境內發行的投資中國市場的基金產品以及中國企業公開募集的情況來看,買得都非常好,這方面的需求很大。
此外,冼楚平也透露,目前監管部門的態度是傾向于將新增額度給一些尚未獲得額度的小國家。另外一個考量標準則是申請獲得QFII的機構成立基金進行長期持有,而不是短期投機。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