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上證綜指創下6124點的高點至今,上證綜指已下跌50%有余。盡管市場呼吁救市的呼聲很高,但在管理層出臺一些或直接或間接對市場有影響的政策后,曇花一現的效果,讓股民并未看到A股未來的希望。而是不斷縮水的賬戶讓他們苦不堪言。
有調查顯示,從去年1月1日起截至今年6月19日,參與調查的人群中虧損者比例達到了92.51%,盈利的投資者僅有4.34%,勉強保本的為3.15%。
在被調查的虧損的投資者中,有59.98%的人目前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50%以上,有14.50%的人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40%,有11.43%的人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30%,有5.74%的人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20%,有2.46%的人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10%,有5.89%的人虧損占其金融資產的10%以下。
而在這些股民的“賬冊”中,大小非減持和基金的做空成為此次虧損的兩大主因。
身心俱疲的煎熬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低開,在金融、地產股反彈的推動下,兩市各類個股全面反彈,上證綜指一舉收復2800點關口。從盤面觀察,個股漲多跌少,市場呈現轉強的跡象。但就是這樣一漲一跌的震蕩走勢,使投資者對后市的判斷越發艱難——是走?是留?成為難以抉擇的問題。
“上周開始有不錯的幾次反彈機會,拋掉了一些股票,本想換股再戰。但進去之后又被套住,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記者在走訪某券商中原路營業部時,股民張先生如是抱怨。
而站在其身邊的股民李阿姨聽到張先生此話,將原本“粘著”在K線圖上的視線收回來,看了看張先生說道:“股指5000點的時候,已經聽著老張在叫著減倉,但是到了4000點,也沒見他的倉位減輕多少。不知道損失了多少,3000點破了,市場傳言底部就快出現,他又夢想著抄底,這次不知還要虧多少?!?/p>
這話說到張先生的痛處,自今年初以來,張先生那20多萬元本金,現已縮水掉2/3。不停地換股,不停地割肉,結果虧損的幅度越來越大?!斑@個市場再跌下去大家都沒信心玩了?!?/p>
相較于張先生的焦躁,大戶室的魏先生顯得輕松得多。“我對自己手中股票的質地很有信心,但在整個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只能看、等,而不敢輕易交易?!睂嶋H上,魏先生目前處于兩難境地,要交易就必須割肉,一旦割肉,將損失幾十萬元的資金。“而在這樣的市況下換股,賺錢就不談了,能不能彌補虧損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p>
當記者問及是否相信股市還會站上6000點時,很多投資者無奈地搖頭。“4000點都是奢望,現在還談什么6000點。”人群中只見幾位股民如此喃喃自語。
懼怕大小非減持
在上述提到的股民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您贊成救市,您認為首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在3個選項中,對大小非解禁實行更嚴苛的管制措施占到了投票比例的67.97%。此外,在一段時間內停止新股發行和盡快推出股指期貨分別占18.11%和13.92%。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股民確實將大小非減持看作此次市場大跌的“罪魁禍首”,大小非們超低的持股成本成為散戶甚至有些機構投資者忌憚的因素。
“盡管管理層出臺一些針對大小非減持的措施,發布了很多穩定市場的言論,但是大小非減持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發再多的基金、公布再多的言論,都不能對市場構成實質性的利好?!惫擅駰顟驯蛘f,“在那些大小非低成本,有的甚至零成本的前提下,他們很有可能不計點位地套現,中小股民根本就沒有招架之力。”
近日,三一重工等上市公司的大非都承諾要自動鎖定限售股,這對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仍無法完全驅除籠罩在股民心中的減持陰影,畢竟還有數量不小的小非,他們的行為的自由性將更大。
因此,楊懷彬說:“要完全杜絕大小非在股指下跌時繼續拋售,我們只能指望政府的政策?!?/p>
埋怨基金做空
除了大小非減持,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機構投資者——基金,它的表現在市場下跌時也讓股民非常失望。
股民曾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憤憤地說:“基金是我們的敵人,很多關鍵點位都是在基金瘋狂拋盤下破掉的?!?/p>
而對于基金近期遭遇的大量贖回,基民王女士說:“股票市場如何發展,還要看我們自己。如果大家都在繼續殺跌,賣出自己賠錢的基金,基金也只能繼續賣出股票湊上足夠的現金,這樣就會造成越跌越賣,越賣越跌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觀點遭到了很多股民甚至機構投資者的反對。曾立認為,基金大量贖回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絕大多數基民止損點在20%,而現在許多基金虧損均在40%以上?!盎癫幌窆擅?,股民可以通過波段操作降低成本,而基民虧損了,讓他們怎么去等待解套,惟一解套的方法只有贖回?!?/p>
而一位券商分析師人士則對記者表示,機構投資者和市場正在進行一種非正常的博弈。目前的中國市場缺乏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現有的部分機構投資者為了某些排名,在行情下滑時,大舉做空,造成的結果卻是促使行情繼續惡化。而行情的壓力造成基民大量贖回,其結果又是基金的大量拋售,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為市場信心持續下滑的主要動力。(來源:國際金融報 宋璇)
|